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5.09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凡夫肉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平庸淺薄。如:「看他的言談舉動,就知是個凡夫肉眼的人。」
智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淺薄。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也是我一時智短,將他賺到荒村。」
人貧智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處境貧困,知識淺薄,言行就顯得笨拙而不聰敏。《平妖傳》第二○回:「媽媽焦燥起來,罵道:『老無知!真個是人貧智短了。』」《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常言『人貧智短』,他恁地貧困,如何怪得他失張失智?」也作「人窮智短」。
壽陵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引玉之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謙之詞。比喻為了引出別人的佳作或高論而發表的粗陋的詩文或淺薄的見解。
褊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地狹窄,見識淺薄。《楚辭.宋玉.九辯》:「性愚陋以褊淺兮,信未達乎從容。」宋.蘇軾〈到惠州謝表〉:「臣性資褊淺,學術荒唐。」
志大才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志向遠大,而才智淺薄。參見「志大才疏」條。《舊五代史.卷六六.唐書.安重誨傳》:「議者以重誨有經綸社稷之大功,然志大才短,不能迴避權寵。」
整瓶不搖半瓶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飽學的人虛心不自滿,知識淺薄的人反而自以為了不起。《鏡花緣》第二三回:「剛纔俺同那些童生講話,倒不見他有甚通文,誰知酒保倒通起文來,真是整瓶不搖半瓶搖。」
功微德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功勞微小,福德淺薄。《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劉備雖漢朝苗裔,功微德薄,為平原相猶恐不稱職。」
資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賦的性情。《漢書.卷七一.彭宣傳》:「臣資性淺薄,年齒老眊。」《儒林外史》第九回:「他今年十七歲,資性倒也還聰明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