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廷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分庭抗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分庭抗禮」原作「分庭伉禮」。《莊子.漁父》中曾記載一段關於孔子的故事。有一天,孔子帶著弟子到郊外遊玩,遇到一位老漁夫。孔子與他談話後,覺得他見多識廣,談吐不俗,似非普通人,便問他住處,想再上門多向他請教些道理,沒想到漁夫卻不理會,撐船而去。孔子相當敬重他,站在岸邊一直等到他人影消失後才離去。他的學生子路無法理解老師何以如此尊敬一位漁夫,便問:「學生侍奉夫子您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從沒見過有人這樣對您。以往天子諸侯接見您,沒有不以相稱的禮節對待,您總還有些高傲不屈的神色。今天這位漁夫對您無禮,您卻彎腰屈身,對他如此恭敬,有點不合理吧?」孔子便趁機教育子...
鷸蚌相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6>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解〕 (1) 蚌:動物名。軟體動物門斧足綱。體軟有殼,大者長八九寸,能產珠,殼可製器。或稱為「二枚貝」、「蛤蚌」、「蛤蜊」。 (2) 出曝:打開殼晒太陽。曝,音,ㄆㄨˋ,晒。 (3) 鷸:音ㄩˋ,鷸目鷸科鳥類的通稱。種類繁多。嘴、腳均長,體格大小不一。羽毛多為灰、褐等暗色調。常涉水捕食小魚、貝類及昆蟲等。 (4) 拑:音ㄑ|ㄢˊ,夾住、挾持。 (5) 喙:音ㄏㄨㄟˋ,鳥獸等動物的嘴。 (6) 禽:捕捉。通「擒」。
服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服勞役。《莊子.漁父》:「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漁歌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 曾謁見 湖州剌史 顔真卿,因爲船破舊了,請顔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五首。 這五首詞描述漁家生活的瀟灑閒逸,將原本平淡無奇的漁家生活,作者以生動的筆法,充份的表現出江南的春景。漁人自得其樂般,不憂慮,不歎窮,自由自在的生活,表露了人生高潔的思想。句中有靜有動,互相舖陳,讓整首詞更顯活潑生動。
隨波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波逐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隨波逐流」字面義是順著水流而行,引申為人順著環境潮流行事,最早的源頭是屈原的〈漁父〉一文。屈原是戰國時楚國大夫,後因受讒言被流放至江南,作〈漁父〉一篇以申己志。〈漁父〉使用設問的方式,假託一名江邊漁父與屈原對話,用以表達他不願同流合污的心聲。文中寫到屈原在被放逐後,披頭散髮,形容枯槁地在江邊行走。有一位漁父看到他,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怎麼落得此地步?」屈原回答:「因為舉世皆濁只有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不見容於朝廷,所以被放逐於此。」漁父便問:「自古以來,聖人都能隨環境變化調整自己,既然舉世皆混濁,何不淈其泥揚其波呢?」「淈」(ㄍㄨˇ)是...
振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抖落衣服上的塵土。《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深思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思熟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深思熟慮」係由「深思」及「熟慮」組合而成。「深思」見於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原任三閭大夫,懷王時遭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以表忠貞之心。後被頃襄王召回,但又遭讒言而流放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漁父〉一篇描述屈原被放逐江南,遊於江河傍,吟詩唱歌,神色十分憔悴,一個漁父看到他,問道:「你為什麼到這裡來呢?」屈原答:「整個世界是那麼汙濁,所有人都迷迷糊糊,只有我一個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到這裡。」漁夫勸他說:「真正的聖人應該是可以順應大環境的,既然世間混濁,眾人皆醉,你不如就隨波逐流,與世浮沉;為什麼要『深思高舉』...
妻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妻子和姨太太。《莊子.漁父》:「妻妾不和,長少無序。」《三國演義》第一九回:「聽妻妾言,不聽將計,何謂不薄?」
揄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垂手衣內而行。《莊子.漁父》:「須眉交白,被髮揄袂。」
直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簡直使某人或某事如何。金.元好問〈摸魚兒.恨人閒情是何物〉詞:「恨人閒、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水滸傳》第七回:「大鬧中原,縱橫海內。直教農夫背上添心號,漁父舟中插認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