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0.98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因地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闔閭元年,始任賢使能,施恩行惠,以仁義聞於諸侯。仁未施,恩未行,恐國人不就,諸侯不信,乃舉伍子胥為行人,以客禮事之,而與謀國政。……闔閭曰:「非夫子,寡人不免於縶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於斯,何為中道生進退耶?」子胥曰:「臣聞謀議之臣,何足處於危亡之地?然憂除事定,必不為君主所親。」闔閭曰:「不然,寡人非子,無所盡議,何得讓乎?吾國僻遠,顧在東南之地,險阻潤濕,又有江海之害。君無守,民無所依,倉庫不設,田疇不墾,為之奈何?」子胥良久對曰:「臣聞治國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闔閭曰:「安君治民,其術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
歃血為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結盟時,雙方口含牲血或用血塗在嘴邊,表示誠信不渝。[例]六國本已歃血為盟,攜手抵秦國,後被張儀連橫政策所離間,反遭秦國所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舌頭舔東西。如:「舐犢之愛」。《莊子.列寇》:「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
自相矛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矛是攻擊的兵器,而盾是用來防兵器攻擊的器具。在《韓非子.難一》中,舉了一個故事說:有個楚國人在市集上賣矛和盾。剛開始時先是誇讚他的盾說:「我這面盾非常堅固,任何鋒利的東西都刺不破它。」過了一會兒,又誇讚他的矛說:「我這隻矛是最鋒利的,沒有什麼東西是它不能刺破的。」這時,有人緊接著問說:「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那結果會是怎樣呢?」這一問,讓賣矛與盾的人無言以對。典源又見《韓非子.難勢》。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自相矛盾」,用來比喻言語或行事前後無法呼應,互相牴觸。
探驪得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驪珠,相傳為藏在驪龍頷下的寶珠。驪龍棲息深淵中,欲取得驪珠,必須潛入深淵,待驪龍入睡後,再俟機竊取。典出《莊子.列寇》。本指獲得極為珍貴的寶物。後引申為寫作文章能抓住重點,深得題旨的精髓。也作「探珠驪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正。《書經.洪範》:「無反無側,王道正直。」《莊子.列寇》:「醉之以酒,而觀其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欺凌。如:「欺侮」、「侮辱」。《詩經.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彊。」《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化險為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化危險為平安。《孽海花》第二七回:「以後還望中堂忍辱負重,化險為夷,兩公左輔右弼,折中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姓。如戰國時有列寇。
眾叛親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晉書.卷一○四.石勒載記上》:「幽州飢儉,人皆蔬食,眾叛親離,甲旅寡弱,此則內無強兵以我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