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100.8122 ms
共 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李世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98~649)唐代第二位君主,高祖李淵之次子。聰明英武,兼通文學。隋末,輔佐高祖起兵,平定四方,代隋而有天下,受封為秦王。即位後,銳意圖治,輕刑薄賦,海內昇平,世稱為「貞觀之治」。又用李勣、秦叔寶等為將,征服吐蕃、突厥,威及域外。西域各國尊為天可汗。在位二十三年,死後廟號太宗。
|
邊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邊境上的禍患、亂事。《北史.卷三八.列傳.裴佗》:「時突厥強盛,都藍可汗妻大義公主即宇文氏女,由是數為邊患。」《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然劉崇自高平既敗之後,氣沮力竭,必未能遽有邊患。」
|
衣錦食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的是錦繡華服,吃的是美味肉食。形容生活安樂富裕。《周書.卷五○.異域傳下.突厥傳》:「突厥在京師者,又待以優禮,衣錦食肉者,常以千數。」也作「衣帛食肉」。
|
伯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君王或地區的統治者、行政官吏、特殊階級或貴族、蒙古部落首長的長子、可汗的女兒、薩滿教領袖等,皆稱為「伯克」。譯自突厥語。
|
裕固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其族源於河西回鶻,也稱為「甘州回鶻」。其後為西夏攻散,部族匯成黃頭回鶻,後為元代所統治。族群融合了蒙古、藏族、漢族等,其自稱為「堯呼爾」,即取為裕固族稱。今聚居於甘肅西部的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與酒泉縣黃泥堡。一部分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另一部分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皆通漢語文。信奉喇嘛教,保有祭祖習俗。擁有豐富的民間文學作品。主要經濟來源為畜牧業與狩獵,黃泥堡地區的裕固族並從事農業。
|
哥舒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唐代西突厥族哥舒部的後裔。生卒年不詳。因破吐番有功,被封為西平郡王。後降安祿山,被殺。
|
塔塔爾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古代常稱為「韃靼」,後為元代蒙古的族屬,曾在十五世紀時建喀山汗國,自十九世紀後,部分族人陸續遷居於中國,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新疆伊寧、塔城、烏魯木齊、阿爾泰、昌吉等地。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恰普恰克語支,兼用維吾爾、哈薩克語。兼用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以經商、手工業、牧業為生。家庭實行小家庭制。子女婚後與父母分居,但仍贍養父母,倫理觀念甚重。信仰伊斯蘭教。
|
香火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神明前焚香立誓的情義。《新唐書.卷二一五.突厥傳上》:「又馳騎語突利曰:『爾往與我盟,急難相助,今無香火情耶?能一決乎?』」明.陳繼儒《李公子傳》:「君老於詩者也,不為美人更之,乃含糊作影子過耶?是必容香火情!」
|
東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其族屬頗多異說,或謂為漢化之維吾爾人;或謂為信仰伊斯蘭教之漢人;或謂為唐貞觀年間,突厥降唐十萬口之後裔;或謂唐天寶安史之亂,助唐平亂之大食士兵,後詔准留居中國,並准予婚配,東干即此等人的後裔。
|
維吾爾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以記錄維吾爾語的文字。六世紀起,先用突厥魯尼文,八世紀起改用回鶻文。因宗教信仰關係,十世紀末始用阿拉伯字母,至今日。迄本世紀六十年代,中共政權曾企圖以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此舉至八十年代已告失敗。前蘇聯境內的維吾爾人亦受政治影響,三十年代曾用拉丁字母;至四十年代,又改用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的文字。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