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5.58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硬而捲曲的毛。《說文解字.犛部》:「斄,彊曲毛也,可以起衣。」
長短不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度或長度不一致。如:「這件襯衫有瑕疵,袖子長短不一。」
四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環視四周。唐.李白〈行路難〉:「停杯投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伏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手。《紅樓夢》第四○回:「劉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銀的,到底不及俺們那個伏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置於甑底,防止食物掉落鍋中的竹蓆。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惠》:「炊忘箄,飯落釜中。」
食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餐進食食物的容量。《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馬二先生食量頗高,舉起來向公孫道:『你我知己相逢,不做客套。』」
衣不經新,何由得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服不經過新的,那裡會有舊的。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桓車騎不好新衣。浴後,婦故送新衣與,車騎大怒,催使持去,婦更持還,傳語云:『衣不經新,何由得故。』」
知來藏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經》上指用蓍草卜卦,德同神知,能夠知來藏往。語本《易經.繫辭上》:「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後比喻通曉未來及過去的事。宋.朱熹〈記疑〉:「愚謂心之有思乃體之有用,所以知來藏往、周流貫徹而無一物之不該也。」清.龔自珍〈江子屏所書序〉:「有詁訓實事以為之跡,有知來藏往以為之神。」
鉗馬銜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鉗馬,用器具夾住馬口,使它不能鳴叫;枚,形狀如,兩端有帶,可繫於頸上。古時軍隊在進行突襲時,為防止喧雜,往往命令士兵口中含著枚,並在馬口上用器具夾住。「鉗馬銜枚」形容古代急行軍時聽不到馬的嘶鳴聲和人說話的聲音。南朝宋.袁淑〈防禦索虜議〉:「宜選敢悍數千,鶩行潛掩,偃旗裹甲,鉗馬銜枚。」
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聲勢強大壯盛,可以撼動天。《三國演義》第八回:「哀號之聲震天,百官戰慄失。」《紅樓夢》第六四回:「只聽見裡面哭聲震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