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幅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以縑全幅所做的頭巾。宋.蘇轍〈武昌九曲亭記〉:「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服蒼顏,幅巾繩履,是個道人打扮。」也稱為「襆頭」。
無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無統類。《禮記.衣》:「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壹,行無類也。」
一念之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念頭的差錯,導致嚴重後果。《野叟曝言》第四八回:「守其在我,聽其在天,是或一道。所怕者,磨易磷,涅易,一念之錯,終身之悔耳!」也作「一念之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大繩。《禮記.衣》:「王言如綸,其出如綍。」
卜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卜擇墓穴。《禮記.雜記上》:「大夫卜宅與葬日,有司麻衣布衰布帶,因喪屨,布冠不蕤。」
矛盾相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拿矛與盾相互敵對。比喻針鋒相對。「盾」文獻異文作「楯」。宋.錢易《南部新書.乙集》:「詔儒官與黃講論。初若矛楯相向,后類江海同歸。」
湯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指溫泉。《文選.張衡.東京賦》:「溫液湯泉,黑丹石。」唐.陳鴻《長恨傳》:「別疏湯泉,詔賜澡瑩。」也稱為「溫湯」、「溫泉」。
衲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侶。唐.貫休〈湖頭別墅〉詩三首之二:「更無他事出,只有衲僧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京已壽登耄耋,更削髮披坐此洞中為衲僧耶?」
麑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鹿子皮所作的皮衣。《論語.鄉黨》:「衣羔裘,素衣麑裘。」《韓非子.五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
讚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詠讚頌佛教三寶的偈頌。《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三:「又差二尼,能讚唄者,於日日中常持土屑及以淨水。」《宋史.卷二八七.李昌齡傳》:「每災異,輒聚黃,讚唄于其間。」也作「唄唱」、「唄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