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6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縞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純白色的絹。漢.桓寬《鹽鐵論.非鞅》:「縞素不能自分於墨,聖賢不能自理於亂世。」
削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剃去頭髮出家。唐.楊巨源〈觀妓人入道〉詩二首之二:「春來削髮芙蓉寺,蟬鬢臨風墮綠雲。」《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娘子雖然年芳貌美,爭耐命蹇時乖,何不舍離愛慾,披削髮,就此出家?」
袁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間,歲寒虫僵,同臨其穴。今予殮汝葬汝,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歲,憩書 ,汝梳只髻,披單縑來,溫衣一章。適先生 戶入,聞兩童子音琅琅然,不覺莞爾,連迷則則﹔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慟。逾二年,予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不記語從何起﹔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舊事填膺,思之淒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悔當時不將 情狀,羅縷紀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間,則雖年光倒流,兒時可再,而亦無與為証印者矣。汝之義絕高氏而歸也:堂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用來包頭髮的絲織品。《說文解字.糸部》:「纚,冠織也。」《儀禮.士冠禮》:「纚,廣終幅、長六尺。」漢.鄭玄.注:「纚,今之幘梁也,終充也。纚一幅長六尺,足以韜髮而結之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喪服上用麻葛布做成的帶子。戴在頭上稱為「首絰」,束在腰間稱為「腰絰」。《儀禮.喪服》:「喪服,斬衰裳,苴絰,杖,絞帶。」漢.鄭玄.注:「麻在首、在要皆曰絰。首絰象布冠之缺項,要絰象大帶。」
改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革變更、重新製造。《詩經.鄭風.衣》:「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分庭伉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分庭抗禮」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漁父》孔子遊乎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髮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客曰:「吾聞之,可與往者與之,至於妙道;不可與往者,不知其道,慎勿與之,身乃无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間。顏淵還車,子路授綏,孔子不顧,待水波定,不聞拏音而後敢乘。子路旁車而問曰:「由1>得為役久矣,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2>威也。萬乘之主3>,千乘之君4>,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敖5>之容。今漁父杖拏逆立6>,而夫子曲...
明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亮的燈火。《文選.劉鑠.擬古詩.擬行行重行行》:「臥覺明燈晦,坐見輕紈。」也作「明鐙」。
磨而不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磷,薄。「磨而不磷」指物體極為堅硬,磨都磨不薄。比喻為人處事不受外在環境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意志。《論語.陽貨》:「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唐.李德裕〈袁盎以周勃為功臣論〉:「然磨而不磷,涅而不,未嘗不心存社稷。」
絲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後用以稱帝王的詔旨。《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獻納樞機,絲綸允緝。」唐.韓愈〈酒中留上襄陽李相公〉詩:「濁水汙泥清路塵,還曾同制掌絲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