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5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阿里山紋翅暮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體色斑紋與同屬其他物種差異較大,所以較容易辨識。體型類似同屬之T. viridis。本種的特徵為:1.頭胸部:複眼綠色。頭部、前胸背板中紋、前胸緣片為草綠色(T. viridis則為較暗的綠色)。中胸背板W字紋明顯(為鮮明的草綠色)且W字紋內有明顯的黑色斑紋(T. viridis的W字紋為暗綠色且較不明顯)。2.腹部:腹部第3腹部腹板兩側有較的小瘤狀突,但第4腹板則不具瘤狀突,第8腹節有明顯的白粉分佈(T. viridis則無白粉)。3.翅:整體透明,翅脈為黑色與草綠色相間。前翅有煙褐色斑紋位於1st橫脈、2nd橫脈、2nd橫脈及M1中脈底部、3rd橫脈、4th橫脈(比T. viridis...
|
紅帶鏟頭葉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帶鏟頭葉蟬 Hecalus arcuatus體黃綠色。背面具有橙色之線條,於頭頂處形成一顛倒的V狀,於前胸背板處形成兩條同中心之拋物線,於小楯片形成3條縱線。頭頂邊緣之前側具有近邊緣腹側的深棕色線。頭頂近角狀,於頭頂的長與兩眼的寬比為♂♂ 3.6-5.0,♀♀ 4.2-6.0,頭頂的長與前胸背板長的比為♂♂ 3.6-4.2; ♀♀ 4.2-4.8,前胸背板稍較頭寬,側邊有隆突。本種敘述主要引用Morrison, W.P. (1973)發表之文獻。
|
紋翅暮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種在形態與同屬其他物種差異較大,所以較容易辨識。體型類似同屬之T. viridis及T. infuscata。此種的特徵為:1.頭胸部:額唇基具黑色中紋,且額唇基具黑色橫溝。頭部、前胸背板中紋及前胸緣片為淡綠色。中胸背板覆蓋大量銀色鱗毛,中胸背板W字紋為淡綠色且W字紋內黑色斑紋較細,W字紋兩側有較粗且顏色較深的黑色斑紋。中胸背板的X字型隆起上方具有兩個明顯的黑色斑點。2.腹部:腹部有大量銀色鱗毛覆蓋。腹部第3腹部腹板兩側有較的小瘤狀突,但第4腹板則不具瘤狀突,第8腹節無白粉分佈。3.翅:前翅透明,前翅有較粗且呈連續的鋸齒狀煙褐色斑紋位於R3脈底部、1st橫脈、R4+5底部、2nd橫脈、M1中...
|
槳頭葉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18 mm左右。全體黃褐色;頭冠突出部、前胸背板與中胸小楯板部分色澤較深;中胸小楯板二基角各有 1 個黑色圓點;前翅散布暗色斑紋;腿節與脛節端部黑色,跗節色較淡,而生有黑色環紋。頭冠在複眼前極度向前延伸突出似槳,中央具有縱脊,兩側各有 1 條側脊,脊間低凹,中脊呈深刻的波狀凹凸,兩側脊延伸至複眼區轉向背面形成 3 條脊並列,頭冠端部斜切。前胸背板中央亦有 3 條明顯的縱脊,其側區成斜的凹面。中胸小楯板相當小,亦具小縱脊 3 條。前翅前緣直,靜止時兩翅側緣平行,端圓。前、中足脛節生長細刺,後足脛節刺強壯,前足脛節相當擴延。
|
葉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浮塵子的別名。參見「浮塵子」條。
|
茶小綠葉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茶小綠葉蟬 Jacobiasca formosana 成蟲身體細長,黃綠色。頭、臉、前胸部為淡黃綠色,複眼灰白或淡黃褐色,中胸背部黃褐色,中央具有灰白色之縱帶,在後緣部具灰白色橫帶。前翅稍帶黃色,前緣中央部具灰白色長橢圓型斑紋,翅半透明,體長約3mm。寄主植物桑樹、茶樹、柑桔樹、田菁等,成蟲及若蟲會刺吸植物汁液,危害茶樹時會使茶芽捲縮,甚至脫落,因此本種亦為茶樹之重要害蟲。出現於5~7月;目前僅分佈於台灣。本種在1971年被 Dworakowska 認定是 J. boninensis Mats. 之一同物異名,但他在1984年又將此二種分開,由於此二種在尾節下附器端部分叉形狀上存在有些微不同。...
|
黃緣蝦夷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在Cicadidae蟬科中較為大型,根據文獻描述之特徵可知本種形態特徵類似同屬之T. chujoi。不同處在於:1.頭部:複眼旁的方形黃綠色斑紋較小。2.胸部:中胸背板中紋有間斷(Tibicen chujoi Esaki, 1935之中紋為一直紋)。3.腹部:腹部腹瓣長超過第4腹板。T. chujoi之腹瓣長未超過第4腹板)。雄蟬體長約35mm,翅展長約95mm。本種為台灣特有種。
|
海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身體由輻射對稱又轉變為兩側對稱,故俗稱歪形海膽或海老鼠,英名Heart urchin, Sea-potato。體殼略呈卵形,體長大多5公分左右,最大約可達15公分。刺棘細而短,略向後方彎曲,呈白色、淡棕色、紅棕色至淡紫色,易斷,背部的刺較細長。死殼呈灰白色至淡紫色,前步帶略內凹。側瓣及後瓣長,幾乎到殼緣,瓣的末端略微張開。前瓣比後瓣短。身體的兩側各有2至4根特大的棘刺,空殼上這些大棘刺的疣特別明顯。肛下區有一叢約1公分的長棘伸出。背部密佈細疣,腹面多稀疏的大疣。口面比較平坦,反口面凸出,口與圍口區移到了前端,肛門及圍肛區在身體後端,口及肛門都在口面。
|
檬果葉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檬果褐葉蟬 (Idioscopus niveosparsus) 整體為棕色,頭頂具有一對前方黑色之斑點;雄蟲於後楯片具紅棕色的斑紋,於雌蟲則為淡棕色;雌蟲的每個單眼外圍環繞白色圈;前胸背斑具有不規則之綠棕色斑點;於小楯片每一個基部的角附近具有一黑色的三角形斑紋;翅覆棕色,前緣具有黑色斑紋。本種為檬果之主要害蟲,在開花期為害果樹的花穗、枝條、嫩葉、新梢、果柄等,刺吸組織汁液,致落花、落果。另外,成蟲分泌蜜露誘發煤病。主要出現於12月至隔年3月。分佈範圍廣,自日本至西巴基斯坦皆可發現其蹤跡。本種敘述主要引用黃坤煒 (1992) 之文獻。
|
細姬春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形態特徵類似同屬之E. olivacea,而本種與其不同的特徵為:1.本種位於胸部的X字型隆起下方的腹板為黑色。2.第2至6腹節背板的中央黑色橫紋及兩側黑斑較Euterpnosia olivacea Kato, 1927粗。3.第7、8腹節背板為黑色。雄蟬體長約22-23mm,前翅長約28-29mm。雌蟬體長約18-21mm,前翅長約26-27mm。本種為台灣特有種。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