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29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檜以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詞義3 用法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自檜以下無譏焉。」檜,亦作「鄶」。 詞義吳季札觀樂於魯,鄶國已下諸國,國小政狹,季札不予評論。 用法表示事物品格卑下,不值得評論。 相似詞自鄶以下 / 自鄶無譏 / 不值一談 / 不予置評 相反詞頗有可觀 / 足堪稱道 / 千古絕響 / 嘆為觀止 例句近世散文崇尚食用,賦體則被視為自檜以下者流,是以日趨沒落。
顧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詞義「顧命」一辭出於《尚書》中的〈顧命〉及〈康王之誥〉二篇,這兩篇經文的內容是互相連貫的:〈顧命〉記載周成王臨終前召集大臣,將嗣子釗(周康王)屬託於群臣的過程與遺命,〈康王之誥〉則記載嗣子受冊命即位的儀節與即位後的詔告。由於內容牽涉王位傳承、政權轉移等政治儀節,因此歷代政權常將〈顧命〉及〈康王之誥〉二篇奉為世代交替時的圭臬。歷代經學家對此二篇的研究亦投注相當多的心力,如漢、唐多致力於二篇注釋,宋儒多重二篇的儀節義涵,清儒多考證各項儀節及器物,這些學者透過對二篇的詮釋,上揣先聖先賢的禮文與禮義,俾能達到經世致用的理念。〈...
訓詁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文字的形體與聲音,以解釋文字意義的學問。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詞義,尤其著重於研究漢魏以前古書中的詞義、語法、修辭等語文現象。
如丘而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詞義3 用法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出處《荀子》宥坐:「如垤而近,吾與之;如丘而止,吾已矣!」垤,蟻洞口的小土堆。 詞義堆土如小丘陵般高就停止了。 用法形容做事或為學中途而廢。 相似詞半途而廢 / 功虧一簣 相反詞駑馬十駕 / 鍥而不捨 例句學貴有恆,如丘而止,則無以成高山。
三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梵語śikṣā-traya的意譯。指修行者應該修學的三方面教法。即戒學、定學、慧學。三學同時也含括佛法的全部內容。唐.道宣〈大恩寺釋玄奘傳論〉:「至如三學盛典,惟詮行旨;八藏微言,宗開詞義。」
文江學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詞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似詞 詞義文章學問有如大將大海那樣廣博 出處宋姚鉉唐文粹序:「天下之人,使知文有江,學有海。」 用法用以形容文章學問深淵廣博。 例句學者面對文將學海,由應策力勉進,以窮其涯。 似詞學無只盡/學海無涯
派生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構詞法。在原有詞彙上附加別的詞,使詞義產生變化,造成新詞。派生法有二種,一種是第一級派生法,原有詞彙只有詞根,如綠化的「綠」是詞根,加上「化」字使原義變化;另一種是第二級派生法,由第一級派生法派生出來的詞再加變化,如綠化年。
有本有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詞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似詞6 反詞 詞義有其根本、原因的。 出處唐韓愈原毀:「雖然,為事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 用法用以形容事出有因。 例句他會成為不良年乃是有本有原的,因為他出長在一個破碎的家庭。 似詞其來有自/良有以也/其來有因/事出有因/其出有因 反詞空穴來風/無中生有
詞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詞彙為研究對象的學科。狹義的詞彙學只研究語詞的構造和詞彙的發展、構成及其規範;廣義的詞彙學則包括詞源學、詞義學、辭典學等。如研究詞彙的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詞彙學、研究某個時期的詞彙系統的描寫詞彙學、研究語言詞彙一般理論的普通詞彙學。也作「詞匯學」。
語意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言學中研究語詞意義的一門學科。其課題包括聲音和意義的關係、詞義構成的因素、詞義演變的規律以及同音詞、同義詞、反義詞、多義詞等。也稱為「詞義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