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51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打草驚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為好事者口實焉。 故事 南唐時候,當塗縣的縣令叫王魯。這個縣令貪得無厭,財迷心竅,見錢眼開,只要是有錢、有利可圖,他就可以不顧是非曲直,顛倒黑白。在他做當塗縣令的任上,幹了許多貪枉法的壞事。常言說,上樑不正下樑歪。這王魯屬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見上司貪枉法,便也一個個明目張膽幹壞事,他們變著法子敲詐勒索、貪汙受賄,巧立名目搜刮民財,這...
無妄之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六:「且說夏主簿遭此無妄之災,沒頭沒腦的被貪州官收在監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愛財,不擇手段的求取財物。如:「貪枉法」、「貪貨棄命」、「貪汙」。
聲名狼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身敗名裂,臭名昭著,臭名遠揚,惡名昭彰反義:名揚四海,名滿天下,流芳百世,聞名遐邇辨似: 「狼藉」指狼群將臥息草地弄亂。文獻上或寫作「狼籍」,今則多見寫作「狼藉」。「狼藉」之「藉」,音ㄐ|ˊ。 「聲名狼藉」及「身敗名裂」都有名聲極壞的意思。 「聲名狼藉」僅表示名氣與聲譽都極為惡劣;「身敗名裂」則程度較重,用於表示名聲敗壞、地位喪失,澈底失敗的地步。 聲名狼藉 身敗名裂 辨似例句 ○ ㄨ 他因為嗜賭酗酒,弄得~。 ㄨ ○ 他因貪枉法,最後落得~,家破人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尋求、索還。如:「追」、「追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扭曲、歪曲。如:「貪枉法」。《論語.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武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過,於是高宗認為是皇后幹的。這是王皇后被廢之因,不過有人揣測是皇后離開後,武則天自己扼殺了女兒,栽王皇后。是以,高宗曾下詔特封武則天為「宸妃」,以提高武則天的地位。 皇后武則天當上皇后,為控制後宮,消除隱患,殘忍地殺害了王皇后和蕭淑妃。武則天當上皇后之初,皇太子仍然是高宗長子燕王李忠。武則天恐若有一天太子當上皇帝,對己不利,於是利用許敬宗等人上奏,更換皇后之子李弘為太子。武則天為鞏固自己的地位,便清除異己,於是將褚遂良、長孫無忌及韓瑗等人貶官,或令其自縊。另外,武則天亦扶植了許敬宗、李義府等新貴,以穩固政治地位。又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藏匿。[例]窩
兩全其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財政有所起色,反而造成入不敷出。而在此之前,另有一皇帝寵臣阿合馬,在執掌國家財政大權期間苛徵賦稅,貪枉法,死後不但被追討家產,世祖還命人開棺戮屍,君臣雙方可說是兩敗俱傷。所以監察御史陳天祥在上書彈劾盧世榮時,便以此事為警惕,建請朝廷在未釀大禍前,先將盧降職查考,使「君父臣子之間,上下兩全其美」,一方面國家不致再受其害,一方面也可免盧本人步上阿合馬的後塵,希望如此能顧全君臣雙方。後來「兩全其美」即用來指做事顧全雙方,使兩方面都能蒙受其益。同時期有一戲曲《連環計》,此劇描述王允利用貂蟬讓董卓與呂布反目的故事。其中一段描述在某一宴席上,王允故意讓國色天香的貂蟬侍奉董卓,董卓為其容貌所吸引,於是對王...
監守自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處《明律‧刑律》:「凡監臨生事,自盜倉庫錢糧等物,不分首從,併論罪。」 譯文凡是負責監察的人,自己盜竊倉庫錢糧等財物,不分主謀、共犯,一律依物定罪 釋義看守的人就是偷竊者。指藉職務之便,竊取自己看管的財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