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31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日近長安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明帝幼時,他父親曾問他,太陽和長安那個近,明帝回答太陽近,因為我們抬頭可看見太陽,卻見不到長安。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惠》。後用以比喻帝京路途遙遠。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遊藝中原,腳根無線、如蓬轉。望眼連天,日近長安遠。」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八齣:「跨上白騾韉,空江野路,哭聲動九原。日近長安遠,加鞭,雲裡指宮殿。」
萬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極甚、絕對。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假如釋氏能與人為禍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懼也,況萬萬無此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帶了家眷在彼,卻是路途遙遠,萬萬不能搭救。」
磨杵作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磨杵成針」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南宋祝穆所撰寫的《方輿勝覽》中記載著:相傳李白在四川眉州的象耳山求學,學業未成,便中途離去了。在離開的路途上,經過一條小溪,他看到一個老婦人正在磨鐵杵。李白好奇地問老婦人在做什麼,老婦人說她想把鐵杵磨成針。李白深深地為老婦人的毅力感動,於是返回學堂,從此發憤讀書,終於有所成就。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磨杵成針」,用來比喻只要有恆心,努力去做,無論多麼困難的事,都可以成功。
征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途、行程。唐.杜甫〈玉華宮〉詩:「冉冉征途間,誰是長年者。」宋.柳永〈鵲橋仙.屆征途〉詞:「屆征途,攜書劍,迢迢匹馬東去。」
不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辭路途遙遠。如:「不遠千里而來。」
關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隘與山峰。比喻路途遙遠或行路的困難。唐.王勃〈滕王閣序〉:「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雞犬識新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高祖為取悅父親,按家鄉豐縣的格式,在長安城外建造一模一樣的新豐縣城,再將故鄉的居民遷居至此。因新縣與故鄉相似,所以連雞狗到此都認得路途。見《西京雜記》卷二。後用以比喻在他處仍能如在故鄉般熟悉與愉快。宋.蘇軾〈十二月二日初到惠州〉詩:「仿佛曾遊豈夢中,欣然雞犬識新豐。」
行尸走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嘉的《拾遺記》中,提到東漢有個名叫任末的人,勤奮好學,各方面都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出外求學也不辭路途遙遠。他用茅草編成小草屋,削尖荊木做成筆,在樹上刻出汁液當做墨汁,刻苦地習文寫字,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讀而有所成就。他在臨終時告誡門徒說:「一個人如果好學,就算死了,也好像還活著一樣。不學習的人,即使他還活著,卻只是個會走動而沒有魂魄的軀殼一樣,徒具形骸而無所作為的人。」後來「行屍走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徒具形骸,毫無生氣,庸碌無為的人。
勒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強迫。《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路途上有甚皂絲麻線,要勒掯我同去?」《福惠全書.卷八.錢穀部.漕項收兌》:「若經收不在,或勒掯使費。」也作「勒逼」。
帶月披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為命運的造化作為在於本身,相較於那些追求富貴名利的人,自己所選擇的這條路,顯得格外的孤獨。但是儘管路途遙遠而孤單,也只有默默地繼續走下去,不辭勞苦地成就自己的人生。這首詩中有「披星帶月」一語,後來「披星戴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早出晚歸或連夜趕路而備極勞累;亦比喻辛勤勞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