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比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擬、較量。唐.韓愈〈代張籍與李浙東書〉:「夫盲者業專,於藝必精,故樂工皆盲,籍儻可與此輩比並乎。」《水滸傳》第三十五回:「江湖上聽得說,對影山有個使戟的占住了山頭,打家劫舍。因此一逕來比並戟法奪山。」
各展其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自施展個人的長處。如:「成果發表會上大家各展其長,相互較量。」
對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球類或武術比賽時,由雙方互相較量的一種比賽方式。如:「他們兩人對打了幾局,漸漸的分出高下。」
爭強鬥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人較量高下,力求勝過他人。《醒世姻緣傳》第一五回:「定要喪了那羞惡的良心,戴了鬼臉,千方百計,爭強鬥勝的去奉承那王振做甚?」也作「爭強顯勝」。
決雌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決雌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決雌雄」原作「決雌雄」。據《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載,秦滅亡後,楚漢相爭不下,戰爭連年,不論是四處征戰的軍士或是運糧的老弱殘兵都已疲困不堪,體悟到這個情況的西楚霸王項羽就向漢王劉邦提出說:「天下動亂不安已經好幾年,只是因為我們兩個人的緣故,我希望和你挑戰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平白受苦。」「決雌雄」即決定勝負之意。後來「一決雌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互相較量以決定一下勝敗、高下。出現「一決雌雄」的書證如《三國演義》第三一回:「吾自歷戰數十場,不意今日狼狽至此!此天喪吾也!汝等各回本州,誓與曹賊一決雌雄!」
較錙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錙銖必較」。見「錙銖必較」條。01.宋.邵雍〈高竹〉詩八首之六:「人生有此樂,何必較錙銖。」較量錙銖"> 
家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武器。《水滸傳》第二回:「史進又不肯務農,只要尋人使家生,較量鎗棒。」
掂斤抹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較量輕重。比喻品評優劣或形容過分計較。如:「他看人可是掂斤抹兩的毫不含糊。」、「他就是這掂斤抹兩的毛病,叫人受不了。」也作「掂斤播兩」。
雪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運動競技項目。用一種沒有動力裝置,裝有鋼製冰刀,外觀類似賽車的汽車,在結凍的滑道上滑行,較量速度的快慢。比賽分二人及四人組,各滑行四回合,成績的順序是比較四回合時間的總和。兩隊成績相同時,比較四回合中最快的一次作為優勝,如成績仍相同,以加賽一回合決定勝負。 ◎
鬥力不如鬥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較量力道不如運用智慧。《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項王令壯士出挑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