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較量、競爭。《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競爭、較量。如:「角智」、「角勝」、「口角」。《聊齋志異.卷一.王成》:「每值上元,輒放民間把鶉者入邸相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較量、計較。如:「校力」、「校量」。唐.韓愈〈和侯協律詠筍〉詩:「短長終不校,先後竟誰論。」
一決雌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比喻互相較量以決定勝敗、高下。《三國演義》第三一回:「汝等各回本州,誓與曹賊一決雌雄!」清.顧嗣立《寒廳詩話》:「今日兩君旗鼓相當,盍一決雌雄?因取巨觥,各置於前,觀者如堵。」也作「一決勝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較量、比較高下。如:「這次競技是講文的還是講武的?」
心悅誠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心甘情願,心折首肯,心服口服反義:陽奉陰違辨似: 「心悅誠服」及「心服口服」都有信服的意思。 「心悅誠服」側重於心懷喜悅而真誠地歸服;「心服口服」側重於心口一致非常地服氣。 心悅誠服 心服口服 辨似例句 ○ ㄨ 看到上人無怨無悔地幫助學生,我是~地跟著她的腳步走。 ㄨ ○ 你如果不服可再來較量,我一定會讓你輸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競爭、較量。如:「競賽」、「賽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頂撞,以言語羞辱人。《水滸傳》第二回:「小官人若是不當村時,較量一棒耍子。」
軒然大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軒然」,是高舉的樣子;「軒然大波」指的是高揚壯大的波濤,出自於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此詩是韓愈經過岳陽樓時寫給竇庠的,詩中描寫洞庭湖的雄偉壯闊,有時湧起了高大的波濤,那波濤的壯觀,連宇宙都顯得狹隘而有所妨礙似的。波浪的高聳,簡直都要超出嵩山和華山了,那無以計數的波濤在奔騰跳躍著,彷彿在較量著誰最雄壯。後來這句成語由描述壯闊的景色,轉而形容重大的事件,用以比喻因事件而產生的大糾紛或大風波。如清.梁啟超〈俄德協商之將來〉:「去冬十二月,俄德兩皇忽相會於德之砵丹。未幾而有兩國關於波斯之協商文牒出現,此實最近外交界之軒然大波也。」文中提到協商文件的出現,在當時外交界是一個重大的事件,影響深遠...
紮根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則是理論得以從資料中浮現重要步驟。紮根理論的特色在於嚴謹性與系統性,但又能從龐大的資料中,找出相較量化研究更能符合研究對象的詮釋與表徵。目錄1 意義2 使用程序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意義  紮根理論最早在1960年代由Barney Glaser和 Anselm Strauss兩位社會學家所發展出來,為一種方法論。 Strauss和 Corbin認為:「紮根理論是思考和研究社會真實存在的一種方式」(Lichtman,2010)。紮根理論的研究出自於研究者發問有關在特定脈絡中的人的問題,紮根理論的研究者為瞭解經驗的模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