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5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矽鐵輝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矽鐵輝石屬於三斜晶系,晶體呈短柱狀或板狀,摩氏硬度介於5.5到6之間,常呈很深的綠黑色,具玻璃光澤。它是一種矽酸鹽類的礦物,因成分中含有鐵,比重可達3.34~3.48。在自然界常在花崗岩、偉晶花崗岩和閃長岩中呈脈狀產出,或是產在基性火山岩和片麻岩的洞穴或晶洞內,並經常與葡萄石(Prehnite)、方解石、綠簾石、鈉長石、石榴子石、石英等礦物共生。
|
後先輝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進與前輩相互烘托,益顯彼此的成就。如:「這對師生在物理學界都有新發現,後先輝映,受人崇仰。」《清史稿.卷四○四.僧格林沁列傳》:「有清藩部建大勛者,惟僧格林沁及策淩二人,同膺侑廟曠典,後先輝映,旂常增色矣。」
|
普通輝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通輝石的晶體呈短柱狀,橫斷面近於正八邊形,集合體則具粒狀或緻密塊狀。顏色為黑色至黑褐色,玻璃光澤,比重 3.19 ~ 3.56,硬度在 5.5 ~ 6之間。普通輝石是一種最常見的輝石,也是基性岩和部份中性岩的主要造岩礦物之一,在一些變質岩中也可以發現。
|
觀音山第三層-紫蘇輝石安山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音山是臺灣北部岩區中最西北側之火山單元,以淡水河與大屯火山群遙遙相望,基本上為單一中心噴發的複式火山。觀音山火山之主體可能是一中央噴發之錐狀火山,錐體半徑約1~2公里,噴發中心在觀音山主峰之東南方。在凌雲山一帶之半環形之連峰可能是火山口壁之西側。在此以東,在石壁坑附近之地形,呈馬蹄狀之半圓形凹陷可能是火山口所在,但火山口之東壁已經爆破或塌陷而崩潰,其部分碎屑構成分布於凌雲山以東地區之集塊岩或原先之火山碎屑流與火山礫岩。 觀音山出露之主體並未含有可觀的火山碎屑岩,仍以厚層的岩流為主。觀音山噴出熔岩流也和大屯火山群相似,均以安山岩為主。一般安山岩常呈灰或灰黑色,且多呈斑狀結構,由結晶較粗大之斑晶...
|
容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貌丰采。《文選.古詩十九首.凜凜歲云暮》:「獨宿累長夜,夢想見容輝。」唐.錢起〈寄袁州李嘉祐員外〉詩:「容輝常在目,離別任經年。」
|
葉德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63~1927)字煥彬,號郋園,湖南湘潭人,清光緒進士。精小學、目錄學,藏書甚富。清末維新運動盛於湖南,曾力持反對之論,民國十七年(西元1928)共產黨在長沙暴動時被殺。著有《六書古微》、《書林清話》、《書林餘話》、《說文籀文考證》等。
|
榴輝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榴輝岩(Eclogite) 榴輝岩,其形成條件為高溫、高壓,故產生餘地殼內部深處,常與蛇紋岩相伴而生。蛇紋岩主要由輝石與柘榴石組成,有時藍晶石也出現其中。其顆粒大小為中粒到粗粒,外觀顏色有由綠色(輝石)與紅色(柘榴石)常呈帶狀相間。
|
被褐藏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有真才實學而身處寒微的人。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一折》:「且沉山瘞影,被褐藏輝。高挂著馮驩囊裡鋏,牢收了朱亥袖中鎚。」也作「被褐懷玉」。
|
蓬蓽有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蓬蓽,簡陋的居室。蓬蓽有輝形容貴客來訪,使主人感到倍增光彩。《西遊記》第一七回:「那妖早已迎出門來道:『凌虛,有勞仙駕珍顧,蓬蓽有輝。』」也作「蓬蓽生輝」。
|
萬年塔普通輝石-橄欖石玄武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子寮附近低地上之萬年塔小山,岩石是橄欖石玄武岩,可能是一火山側噴發之岩體。萬年塔所產出者,其橄欖石含量較普通輝石為多,與福隆山玄武岩略有不同。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