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3.54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喤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1)形容小孩的啼哭聲。《詩經.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其泣喤喤。」(2)形容聲音洪亮而和諧。《詩經.周頌.執競》:「鐘鼓喤喤,磬筦將將。」
暮鼓朝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暮鼓晨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暮鼓」和「晨鐘」是指佛寺中早晚報時的鐘鼓,因為是佛寺所用,而且是一早一晚,所以被認為「暮鼓晨鐘」具有警世的意味。這句成語當來自於生活經驗,較早的文獻如唐代李咸用的〈山中〉詩,使用了「朝鐘暮鼓」。這首詩表達了他居住在山中的心境。置身於京城的榮辱之外,只有秋山和屋簷相伴,佛寺中早晨的鐘聲和傍晚的鼓聲都無法傳到耳中,只看得到明月和孤雲高掛天空。世間的事物既分歧又複雜,還不如像那河邊的人們,平淡的過一生。詩中充分表達出遠離塵囂、淡泊名利的心意,也正反映了他在仕途上的不如意。後來「暮鼓晨鐘」這句成語除用來指佛寺中早晚報時的鐘鼓外,也用來指一日的時光,亦用來比...
闐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熱鬧、喧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人物闐咽,鐘鼓諠譁,不絕十數里。」《聊齋志異.卷一.嬌娜》:「鼓吹闐咽,塵落漫飛。」也作「填咽」。
言何容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敢怠也。今先生率然高舉,遠集吳地,將以輔治寡人,誠竊嘉之,體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視靡曼之色,耳不聽鐘鼓之音,虛心定志欲聞流議者三年于茲矣。今先生進無以輔治,退不揚主譽,竊不為先生取之也。蓋懷能而不見,是不忠也;見而不行,主不明也。意者寡人殆不明乎?」非有先生伏而唯唯。吳王曰:「可以談矣,寡人將竦意1>而覽2>焉。」先生曰:「於戲3>!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夫談有悖於目4>、拂於耳5>、謬於心6>而便於身7>者,或有說8>於目、順於耳、快於心而毀於行9>者,非有明王聖主,孰能聽之?」吳王曰:「何為其然也?『中人已上可以語上也。』先生試言,寡人將聽焉。」 〔注解〕 (1) 竦意:振作精神。...
款啟寡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識見短淺,見聞寡陋。《莊子.達生》:「今休,款啟寡聞之民也,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載鼷以車馬,樂鴳以鐘鼓也。」也作「款學寡聞」。
喜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歡悅的表情。《禮記.文王世子》:「今日安,世子乃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下》:「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
後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面的房屋。古代多指姬妾所住的地方。《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前堂羅鐘鼓,立曲旃;後房婦女以百數。」後多用來指姬妾。《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劉元普應允了,便與朝雲戴笄,納為後房。」
凱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和樂歡暢的音樂。三國魏.嵇康〈聲無哀樂論〉:「故凱樂之情,見於金石;含弘光大,顯於音聲也。」《文選.陸機.演連珠五○首之八》:「萬邦凱樂,非悅鐘鼓之娛;天下歸仁,非感玉帛之惠。」也作「愷樂」。
悲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苦辛酸。南朝宋.鮑照〈野鵝賦〉:「捨水澤之驩逸,對鐘鼓之悲辛。」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韽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音微弱。宋.蘇軾〈鳳翔八觀詩.東湖〉:「暮歸還倒載,鐘鼓已韽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