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荒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雜草。唐.吳融〈廢宅〉詩:「幾樹好花閒白晝,滿庭荒草易黃昏。」
|
火耕水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江南一帶的耕種方式。先將雜草燒去,然後引水灌溉,種植水稻,待雜草與稻長至七、八寸高時,全部芟除雜草,再灌水入田,草死而稻長。見《史記.卷三○.平準書》。也稱為「火耕流種」、「火耕水種」。
|
荊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雜草叢生的荒蕪景象。唐.杜甫〈兵車行〉:「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
稿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斬除雜草的用具。也稱為「鈇」,因鈇與夫同音,故借為「丈夫」的隱語。唐.權德輿〈玉臺體〉:「鉛華不可棄,莫是稿砧歸。」
|
涸水取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雍季:春秋時晉國大夫,生卒年不詳。
(3) 焚藪而田:燒光草木而打獵。藪,音ㄙㄡˇ,密生雜草的沼澤。田,打獵。
(4) 無復:不復可行。〔參考資料〕 《淮南子.本經》逮至衰世,鐫山石,鍥金玉,擿蚌蜃,消銅鐵,而萬物不滋。刳胎殺夭,麒麟不游。覆巢毀卵,鳳凰不翔。鑽燧取火,構木為臺,焚林而田,竭澤而漁。人械不足,畜藏有餘,而萬物不繁兆,萌牙卵胎而不成者,處之太半矣。另可參考:《文子.上禮》
|
蒿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雜草、野草。《三國演義》第一四回:「帝入洛陽,見宮室燒盡,街市荒蕪,滿目皆是蒿草。」
|
點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畫山水畫時,在石頭、地面、枝幹、樹根旁等,加上細點,作為苔蘚、雜草,或在峰巒上加細點,作為遠樹,稱為「點苔」。
|
翦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周朝大夫周任曾說:「治理國家的,看到惡人惡事,就要像農民剷除田裡的雜草一樣,直接將聚生的雜草連根拔起,不讓它有再生的機會,這樣除去惡的,善的才能發揚。後來「斬草除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後患。」
|
野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野生的雜草。《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斬叢棘,夷野草。」《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三》:「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
|
臺灣環頸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臺灣特有的環頸雉亞種。早年分布於臺灣各地的平地或山腳下,喜棲息於乾燥而雜草叢生之地。近年來因受國外引進品種雜交的威脅,墾丁國家公園已開始保育計畫。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