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1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實不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卻沒有象徵身分的印信,顯得名實不副,因此請太后授他宰相印章,這樣才能名副其實。後來「名不副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空有虛名,不合實際。出現「名不副實」的書證如三國魏.劉劭《人物志.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故名由眾退,而實從事章。」
|
壯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增加勇氣。唐.杜甫〈飲中八僊歌〉:「汝陽三斗始朝天」句下師古.注引《唐史拾遺》:「臣以三斗壯膽,不覺至此。」
|
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句首發語詞,無義。《詩經.大雅.文王有聲》:「遹求厥寧,遹觀厥成。」
|
唐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詩歌的總稱。包括古詩、律詩、絕句等體裁。唐詩是唐朝文學代表,和宋詞、元曲並稱於世。可分為初、盛、中、晚四期。初唐的王勃、楊烱;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杜牧、李商隱,可做為代表人物。
|
法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法律與情理。《書經.呂刑》「惟察惟法,其審克之」句下漢.孔安國.傳:「惟當清察罪人之辭,附以法理,其當詳審能之。」《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傳.王渙傳》:「其冤嫌久訟,歷政所不斷,法理所難平。」
|
萍水相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萍水相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浮萍是一種浮生在水面的水草,葉扁平而小,面背皆青,有鬚根下垂水中,會隨水流四處漂動。古人觀察浮萍的漂動,覺得人生的聚散,有如浮萍,所以有「萍水相逢」的說法。一般認為這句話是出自於唐代王勃所寫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也就是通俗所稱的〈滕王閣序〉。這篇文章是王勃參加洪州都督閻公於滕王閣上盛宴時所作。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傳誦千古。但除這兩句外,文章中也有幾句寫到奔波天涯的失意遊子,「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意思是說:「群山峻嶺,是如此難以超越,但有誰會去同情於迷路於其中的人?在天涯奔波中,偶然相遇的人竟都是...
|
和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和快樂。《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句下漢.趙岐.注:「人和,得民心之所和樂也。」《文選.潘岳.笙賦》:「衛無所措其邪,鄭無所容其淫,非天下之和樂。」
|
逋逃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犯逃亡時躲藏的巢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陶公自上流來,赴蘇峻之難,令誅庾公。」劉孝標注引《晉陽秋》:「而峻擁兵近甸,為逋逃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又把六十年前民風淳朴的地方,變了個輕浮險詐逋逃藪。」
|
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無鱗的大魚。《爾雅.釋魚》「鱣」句下晉.郭璞.注:「鱣,大魚。似鱘而短鼻,口在頷下,體有邪行甲,無鱗,肉黃,大者長二、三丈,今江東呼為黃魚。」
|
同舟而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時候,也一定會團結一致,互相救助,如同左右手一般,合作無間,同心協力地度過難關。後來「同舟共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同心協力,戰勝困難。在古籍文獻裡,也另有類似的詞語,《鄧析子.無厚》云:「同舟渡海,中流遇風,救患若一,所憂同也。」意思是在同一艘船中,遇到風雨時,因為大家所擔憂的同樣是害怕失去生命,因此便會互相團結,共度難關。語義和《孫子.九地》是相近的。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