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283 ms
共 17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愛爾蘭傳統舞蹈音樂協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1951年成立,會員為愛爾蘭樂手、歌者、舞者,及對這方面有興趣的人士。促進愛爾蘭音樂愛好者的友誼,尤其指喜好愛爾蘭琴(Irish harp)及愛爾蘭的風笛(uilleann或稱elbow pipes)者。主持研究與教育計畫;舉辦藝術節、演奏會、比賽,並頒發獎項;另外有博物館、圖書室、與名人館。地址:32/33 Belgrave Sq. Monkstown, Dublin, Republic of Ireland。
Encyclopedia of Associations, 33rded., 1998.
|
皇陣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樂名。〔見《破陣樂》〕
|
治隆之樂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見大英之舞〕。
|
皇武之樂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宋朝(西元960∼1279)禮儀舞蹈。用以祭祀宋朝開國皇帝太祖(西元960∼西元975)廟。太祖廟原用《大定之舞》,高宗(1127∼1162)南渡後,於紹興十五年(1145)改奏《皇武之樂舞》祭太祖廟。
《宋史.樂五》、《玉海.樂舞》。
|
大定之樂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見大盛之舞〕
|
詩樂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度藝術名稱。原意為「情歌的花飾」,指一種特殊的小型詩畫。詩是描寫音樂的感情,畫則是以描繪人物的特殊情境為主,唯有在印度,能將繪畫、詩歌和音樂舞蹈達到融合無間的地步。北印度舞蹈詩樂畫最初發展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山麓地區,此支繪派可能源自發明紙張的中國,並受西藏傳統宗教繪畫寺廟旗幟畫的刺激,同時結合印度古代傳統音樂「拉加-拉吉尼」(Raga-Ragini)系模式,以一些神話中熟知的天神和小天神做為人物。這些神話人物過去被畫在印度的洞窟或寺廟建築物中,十四世紀以後開始使用紙張並繪在紙上,手繪稿本不再受限畫在棕櫚、其他樹葉上,蒙兀人入侵印度,亦將波斯繪畫帶進德里皇宮,不過當時主要採用世俗的形式。北印...
《印度藝術史概論》。
|
代神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名。為日本獅子神樂中的一種民俗藝能。專門除災去難到各地方去為人行使去除惡靈、祈福的團體,將獅子頭、太鼓等所有的道具都放到稱為「宮」〔Miya〕的轎子裡搬運;此種儀式稱為「伊勢之御擴」〔Isei no Oharai〕。祈禱儀式完畢後的餘興解節目,常加入高疊盤子等特技、雜技,偶而也演出《地狂言》〔Jikyougen〕。而代神樂亦是伊勢大神宮行奉神納供儀式的神樂,推測最早是從伊勢地方的阿倉川(Akura Gawa)和尾張地方的繁吉村(Shigekichi Mura)等地的人到各地去巡迴表演的同時,將這些演出內容教給當地的年輕人,於是各地方也讓學過的年輕人在固定的祭典時表演,而幾乎逐漸擴散到全國都...
本田安次著《日本民俗學大系 ── 山伏神樂.番樂》、松村明《大辭林》三省堂出版(1988)。
|
夏夫樂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中世紀德國墨尼黑地區的箍桶匠舞蹈,本屬一種工會式舞蹈。當時箍桶匠工業為重要行業之一,因為可主宰整個釀酒業。此舞雖與箍桶匠有關,但並非只有箍桶匠可擔任舞者。夏夫樂舞每七年跳一次,形式是環形舞。有七種基本舞形,且各有專用名稱:Schlang為蛇形、Laube為藤架形、Kreuz為十字形、Krone為冠形、Kleiner Kreis為小圈、Chassieren為線形、Reifenschwung為搖圈。舞過約二十分鐘,將由二十五名男舞者跳簡單的波爾卡舞,他們手執飾以綠枝葉的半圓鐵圈,隨著舞蹈的尚有兩名小丑。當指定了舞形,舞者便執著半環圈跳舞,他們交織著舞動,並做出蛇形、藤架形、十字形、冠形等舞形...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打球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樂曲名。一、唐朝(西元618∼西元907)樂舞之一。其樂譜及舞譜均已失傳。二、日本宮廷雅樂左方舞樂之一。即《打毬樂》。係大食調新樂、中曲,舞者四人,各執球杖一支,將球放入懷中。舞樂順序:一、〈大食調調子.品玄〉;二、〈當曲〉四帖,延八拍子、拍子各十一;三、〈調子.上調子〉依序持球及球杖退場。此舞於日本古代經常在競馬、相撲、鬥雞、歌合場合中演出。
《羯鼓錄》、《日本史.禮樂志》、《舞樂圖說》、《雅樂》。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