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狂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頑劣的少年。《詩經.鄭風.褰裳》:「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把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主意堅定,不可動搖。《資治通鑑.卷一○七.晉紀二十九.孝武帝太元十六年》:「陛下將牢太過耳。」元.胡三省.注:「將牢,謂先自固而不動也,猶今人之言把穩。」清.李鑑堂《俗語考原.把穩》:「把穩,主持甚堅,不可搖動也。」
悔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過的心。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八.姑聽之》:「久而資斧既竭,行乞以餬口,凡二十載,終無悔心。」
官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吏的分類和階級。《三國演義》第一一七回:「吾與汝官品一般,吾久鎮邊疆,於國多勞,汝安敢自尊大耶?」
三性一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中國華嚴宗的重要觀念。三性,指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遍計所執性謂虛的現象;依他起性謂條件和合而成的現象;圓成實性謂無虛分別的實相。「三性一際」指無論是虛的現象或實相,都是真如本性隨緣而起,真實和虛是互相貫通,三性是同一,融通無礙。《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四:「三性一際,舉一全收。」
書帕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代官吏所刻印的書本。此種版本的書,校勘不精,加刪改,不為藏書家所重。
道聽途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揚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皇侃疏中對這句話加以解釋:「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得,才能對人講述,在道路上隨便聽到的消息,一定很多謬誤,不能輕易相信,更不能當成是真的,逕向他人轉述,如果這樣去做,便是自己毀棄自己的德行。後來「道聽塗說」演變為成語,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
胡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念、
貪功起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圖功績而故意挑起事端。《東周列國志》第四五回:「孟明等貪功起釁,動干戈,使兩國恩變為怨。」
狂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蕩。《列子.天瑞》:「有人去鄉土,離六親,廢家業,遊於四方而不歸者,何人哉?世必謂之為狂蕩之人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