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手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官親自下達的命令。《晉書.卷八七.涼武昭王李玄盛傳》:「手令誡其諸子。」《南史.卷三七.沈慶之傳》:「又皇太后使至,賜攸之燭十挺,之得太后手令曰:『國家之事,一以委公。』」
目牛無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及筋骨結合的地方都未曾觸及,更不用說會去傷到大骨頭了。一般好一點的廚子,每年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切的方式來解牛;普通一點的廚子,每月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硬砍的方式來解牛。以硬踫硬,刀刃當然容易受損。我這把刀已經使用了十九年,分卸過幾千頭牛,卻仍然像剛磨利的刀,一點損傷都沒有。那是因為我拿的是一把沒有厚度的刀,進入牛的複雜組織,在經絡血脈的空隙中,到處遊走,可以揮灑自如,還覺得很寬綽而有餘地。所以十九年來,都不必換刀。雖然如此,每次遇到筋骨支錯聚結、難於處理的地方,我仍然會集中注意力,小心謹慎地用刀,等挑開關鍵處,牛的骨肉一下子都分開了,就像土塊堆積在地面上一樣,「ㄏㄨㄚˋ」的一聲,牛就解好...
手無寸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手無寸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手無寸鐵」原作「手無寸刃」。《異苑》一書所記皆神話傳說之事,其中記載晉代一則故事:住在順陽南鄉的楊豐和兒子楊香在田裡收穀物時,被出沒的老虎給咬住,年僅十四歲的楊香,手上沒有拿任何短小鋒利的武器,直接捉住老虎的脖子,結果救了父親一命。刃就是鐵器,所以後來從這裡演變成「手無寸鐵」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手上沒有拿任何武器。另外在較早的文獻漢朝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已可見到「人無尺鐵」一詞,意思是說:士兵傷亡慘重,箭矢也用完了,手上連一件短小的武器也沒有,還是奮勇爭先上前殺敵。
血肉淋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血肉滴流的慘狀。宋.洪邁《夷堅甲志.卷一二.高俊入冥》:「獄卒剔其股文,血肉淋漓,形容枯瘠不類人。」《黃繡球》第二回:「天天那雙腳是要親手替他裹的,裹起來使著手勁,不顧死活,弄得血肉淋漓,哭聲震地。」
散氏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周後期散氏之盤,腹中有銘,十九行三百五十七字,記載有關散、矢兩國間和戰地的事,為我國古銅器中著稱者,今藏於我國故宮博物院。
材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區別事物的特性,而分別加以利用。《荀子.解蔽》:「經緯天地而材官萬物,制大理而宇宙裡矣。」
壽者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上指眾生死後,會在六道中投生的概念。《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眾生相,無人相,無壽者相。」今多用以稱老人的容貌。
鸞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刀鐶上飾有鈴鐺的刀。古代祭祀時用來切牲口。《詩經.小雅.信南山》:「執其鸞刀,以啟其毛,取其血膋。」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手薦鸞刀,漫之羶腥。」
禍首罪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獵書記,果於行義。元始中,舉賢良對策:「昔周公1>豫防禍首,先遣伯禽2>守封於魯3>,離斷至親,以義恩。使己尊寵,不加其後。」言甚切直。 〔注解〕 (1) 周公:姬旦(?∼西元前1105),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管、蔡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 (2) 伯禽:姬姓,字伯禽,亦稱「禽父」,生卒年不詳。周公長子。周公分封於魯。因公務留佐成王,由長子伯禽就封。 (3) 魯:魯國,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初由周武王分封給其弟周公旦,後因周公留輔天子而改封周公長子伯禽為魯侯。轄域包括今天的山東省滋陽縣、江蘇省沛縣及...
翦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注解〕 (1) 周任:周朝時賢能的大夫,生卒年不詳。 (2) 為:治理。 (3) 芟夷:草。芟,音ㄕㄢ,除草。 (4) 蘊崇:積聚。 (5) 殖:生長。 (6) 信:通「伸」,伸展、發揚。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