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02 ms
共 10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門庭如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都有求於您。由此看來,王受到的蒙蔽必然很多。」齊威王聽了覺得有道理,於是下令:「寡人有過,敢直言進諫的人就給予獎賞。」命令一頒布,大臣們紛紛進諫,一時之間往來門庭的人很多,像市集一般熱鬧。數月後,仍然不時有人進諫。一年後,雖想進言,可是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勸諫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知道這件事後,都來齊國朝見。原文中的「門庭若市」即用來比喻上門來的人很多。
|
千歲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建議楚王將這裡建郡,並自請將封地改為江東地區。但這件事拖了很久都沒有定案,春申君的一個部下便向他進諫說:「我們應該要居安思危,現在楚王的年事已高,封地的事一定要趕快解決,而您的封地最好遠離楚國國都。您看春秋時秦孝公曾封公孫鞅,但孝公一死,他的繼任者就把公孫鞅殺了。還有秦惠王也曾賜封冉子,惠王一死,接任的君王就把他的封地收回。公孫鞅是功臣,冉子是皇親國戚,都還遭到這樣的命運,原因就是封地離京師太近,過於招搖。像古代太公望與邵公奭,就因為封在遠地而得以保全。今天燕國不斷攻打趙國,弄得趙國怨聲四起,您不如向北出兵救趙,平定燕國,然後就請以燕國為封地,這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啊!」「千載一時」這個成語...
|
登聞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於朝堂外懸蕔,百姓若有諫議或冤屈要上達,即可擊鼓以申。《晉書.卷三.武帝紀》:「西平人麴路伐登聞鼓,言多袄謗,有司奏棄市。」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任從他賊醜生,百般家著智能,遍衙門告不成,也還要上登聞將怨鼓鳴。」
|
願拜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甘拜下風」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僖公十五年》1>晉饑,秦輸之粟;秦饑,晉閉之糴。故秦伯伐晉。……壬戌,戰于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公號慶鄭,慶鄭曰:「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梁由靡御韓簡,虢射為右,輅秦伯,將止之。鄭以救公誤之,遂失秦伯。秦獲晉侯以歸。晉大夫反首拔舍2>從之。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3>是踐,豈敢以至?」晉大夫三拜稽首4>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5>。」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莊子.在宥》。
(2) 反首拔舍:反首,披頭散髮。拔舍,拔營。
(3) 妖夢:指狐突夢...
|
情至意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盡心盡意。《詩經.大雅.板》「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句下唐.孔穎達.正義:「我老夫教諫汝,其意乃款款然,情至意盡,何為汝等而未知?」
|
大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官。多稱外省長官。《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群臣諫者以為誹謗,大吏持祿取容,黔首振恐。」
|
涸水取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是長久之計。」最後,文公還是用咎犯的建議,打敗了楚國。論功行賞的時候,雍季的功勞比咎犯高,大臣們勸諫說:「這次打了勝仗,全靠咎犯的計謀,但行賞卻把他排在後面,也許不可以吧?」文公說:「雍季的話,是為國家百世的利益,而咎犯的建議,卻只是因應一時的情勢,哪有把一時之務排在百世利益之前的道理呢?」後來「竭澤而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盡其所有,不留餘地。
|
人己一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對己一律同等看待。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二:「蓋己為侍從臺諫,則能攻宰相之失;己為宰相,則能受侍從臺諫之攻。此正無意無我,人己一視之道。」
|
安於泰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不知人間有羞恥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形容人不知廉恥已達極點。宋.歐陽修〈與高司諫書〉:「昨日安道貶官,師魯待罪,足下猶能以面目見士大夫,出入朝中,稱諫官。是足下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爾。」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