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摩頂至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摩頂放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地去做。」後來《孟子》原文中的「摩頂放踵」,就用來比喻捨己救世,不辭勞苦。
|
醡醬草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勞工等三類人員所組成。其中他提到了,大型組織有其優點如大象般,架構龐大、制度嚴謹、資源豐富而穩定,然而卻也行動緩慢、決策遲疑、缺乏創意而不靈活;小型組織有如跳蚤,行動快速、靈活、自由自在,不受限制,然而卻也缺乏資源、不穩定、容易受到摧毀,因此提出了這個折衷的組織方式。(註2) 建構重點為了從大型組織與小型組織當中找到各自的優點合併之,並且去除其缺點,採用了以下方式,一個大型的組織,其所需要的人員,其實只要僱用固定的專業核心人員,其工作內容組要是計...
|
眼高手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眼高手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眼高,是指一個人的眼光高。《宣和書譜.卷一九.草書七.南朝宋.鍾離權》:「神仙鍾離先生,名權,……狀其貌者,作偉岸丈夫,或峨冠紺衣,或虯髯蓬鬢,不冠巾而頂雙髻,文身跣足,頎然而立,睥睨物表,真是眼高四海而遊方之外者。」這段文字是說鍾離仙人道貌岸然,傲視一切,超脫於世俗之外,所以用「眼高四海」來形容。至於「手低」,則是指一個人的手藝低,能力差。《鬱輪袍》第三折:「他直恁的手藝低,口氣高,教人暗笑。」是說一個人光會吹牛,但是技藝實在不太高明。所以如果把「眼高」和「手低」合起來用,就是眼光雖高,要求雖嚴,而實行能力卻很低。這是一句用來批評他人眼光和能力不相...
|
佩特拉古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實際上哈茲納宮殿宛若神廟一般,宮殿內刻有聖母、天使、帶有翅膀的武士等神像,雖今日都以殘缺而不完整,然而仍稍可見其過去風貌。另外在哈茲納宮殿右側則有一可容納六千人的羅馬式露天大型劇場,屬於佩特拉古城截至目前已發掘的建物中最為宏偉的羅馬式建築之一,整個劇場的舞台、觀眾席等皆以岩石雕鑿而成。另外在城中仍有許多依山、依地形而鑿成的建築。(註2) 參考書目註1:大衛‧沃克,《消失的城市:著名廢都的興亡故事和奇妙探險》,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註2:通鑑文化編輯部,《消失的古文明》,新北市:生活品味文化,民95,頁137-...
|
沫相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相濡以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相濡以沫」出自於《莊子.大宗師》。莊子說明人的生死有如日夜交替一般,自然而然,所以理想的生活並非刻意能追求的。我們往往以為和人親密相處、苦難相助,就是理想。但是哪裡知道那就像離了水來到陸地的魚兒一樣,為了存活,相互用口沫來潤溼對方,雖然好像很親密,卻怎麼樣也不如當初仍在水中,互相不認識時的快樂。「相濡以沫」從原文摘出,比喻同處於困境,互相以微力救助。
|
有加無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斷的增加,而沒有停止。宋.陳亮〈復杜伯高書〉:「然而左右獨以為不然,時以書相勞問,意有加而無已。」
|
療育與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兒童,且鼓勵各州為三歲以下要是不提供早期療育服務的話,會具有確實發展遲緩危險的兒童擴大服務的機會。然而對這部分兒童的服務與否,仍由各州自行斟酌。二、資格認定雖然許多州皆界定合乎接受服務資格的兒童之條件,不過過去由於經費的限制,僅對一部分這樣的兒童提供服務。這就導致許多人等著接受服務。但目前所有合乎資格的兒童,都有權得到服務。三、早期發現在此一立法之前,大部分早期療育方案並未採行積極的發現特殊幼兒的措施,多僅靠其他單位(如衛生、社會福利部門)將孩子轉介過來。現在早期療育方案有責任實施廣泛且協調良好的發現特殊幼兒之活動,以...
|
湯裡來,水裡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怎麼來就怎麼去。《文明小史》第五三回:「王明耀卻最工心計,什麼錢都會弄,然而卻是湯裡來,水裡去,白忙了半世,一些不能積蓄。」
|
良渚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渚文化所出土的大型墓地通常建築在人工的高土台之上,隨葬物有陶禮器、玉器等,而或其上有類似文字的刻符。然而,在平地的小型平民墓地,則主要為陶器,幾乎無玉器。由此可見,在良渚文化的社會下,大致已經形成一定程度的宗教和政治體制。 參考書目註1:通鑑文化編輯部,《消失的古文明》,新北市:生活品味文化,民95,頁37-38。註2:陳雪良,《中華遠古文明之謎︰中國人從哪里來》,文匯出版社,201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良渚文化
|
石填大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一心想把東海填平,以化解心中之恨。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精衛填海」,用來比喻心懷冤憤,立志報仇。然而,東海是如此的深廣,精衛鳥是如此的弱小,所以又可借「精衛填海」來比喻意志堅定,不懼艱苦。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