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束高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議其所任耳!」其意氣如此。唯與桓溫友善,相期以寧濟宇宙之事。 〔注解〕 (1) 杜乂:晉杜陵人,生卒年不詳。字弘理,杜預孫。長相俊美,性格柔和,王羲之稱讚他:「膚如凝脂,眼若點漆,神仙中人也。」後為丹陽丞。乂,音|ˋ。 (2) 殷浩:?∼西元356,字深源,晉陳郡長平人。喜好談論《老子》、《易經》,在當時負有盛名。 (3) 翼:庾翼,字稚恭,晉鄢陵人,生卒年不詳,為庾亮之弟。為人有謀略,曾任荊州刺史,拜安西將軍,後來接替其兄庾亮鎮守武昌,抵禦來自北方的侵略。〔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七三.庾亮列傳》
毛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戰國時趙國的處士,生卒年不詳,藏於博徒,和信陵君結交。
燎如觀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洞若觀火」之典源,提供參考。 《書經.盤庚上》王若曰:「格汝眾,予告汝,訓汝猷,黜乃心,無傲從康。古我先王,亦惟圖任舊人共政。王播告之,脩不匿厥指,王用丕欽;罔有逸言,民用丕變。今汝聒聒,起信險膚,予弗知乃所訟。非予1>自荒茲德;惟汝含德,不惕2>予一人。予若觀火。予亦拙謀,作乃逸。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注解〕 (1) 予:指盤庚,商朝第十七代君主,生卒年不詳。遷都後改國號殷,因遷都而作告諭臣民之書,即《書經》中的〈盤庚〉三篇。遵湯之德,行湯之政,諸侯來朝,商道復興,在位二十八年。或作「般庚」。 (2) 惕:懼怕。
試牛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牛刀小試」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送歐陽主簿1>赴官韋城〉詩四首之一(據《蘇軾詩集.卷三四》引)2>鳳雛驥子日相高,白髮蒼顏笑我曹。讀遍牙籤三萬軸3>,卻來小邑試牛刀。 〔注解〕 (1) 歐陽主簿:指歐陽修之孫歐陽憲,北宋人,生卒年不詳,元祐中授滑州韋城縣主簿。主簿,職官名,為漢代以來通用的官名,主管文書簿籍及印鑑,中央機關及地方郡、縣官府皆設有此官。 (2) 典故或見於金.路鐸〈題鄒公所藏淵明歸去來圖〉詩。 (3) 牙籤三萬軸:形容人讀書極多。牙籤,藏書者於書函上所綴的牙製籤牌,上標書名,以備檢取,此用以泛稱書籍。〔參考資料〕 金.路鐸〈題鄒公所藏淵明歸去來圖〉詩(...
高譚清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高談闊論」之典源,提供參考。 《東觀漢記.卷一八.趙勤列傳》趙勤,字益卿,南陽人。……為南陽太守,桓虞功曹,委以郡事。虞下車,葉令雍霸及新野令皆不遵法,乃署勤督郵。到葉1>見霸2>,不問縣事,但高譚清論,以激勵之,霸即解印綬3>去,勤4>還入新野界。令聞霸已去,遣吏奏記陳罪,復還印綬去,虞乃嘆曰:「善吏如良鷹矣。」 〔注解〕 (1) 葉:葉縣,地名。地約在今河南葉縣南三十里。 (2) 霸:雍霸,漢葉縣縣令,生卒年不詳。 (3) 印綬:印信和繫在印信上的絲帶。綬,音ㄕㄡˋ。 (4) 勤:趙勤,字益卿,漢南陽人,生卒年不詳。曾任南陽太守。
行屍視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木,慕好學者,來輒寫之。時人謂任氏為「經苑」。 〔注解〕 (1) 任末:字叔本,東漢蜀郡繁人,生卒年不詳。少習《齊詩》,遊京師,教授十餘年。為郡功曹,辭以病免。後奔師喪,於中道病故。 (2) 負笈:背著書箱,比喻出外求學。笈,音ㄐ|ˊ,書箱。 (3) 尸:同「屍」,死人的軀體。
價重連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遂命玉工理其璞,製成寶璧,命名為「和氏璧」。 (4) 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稷,戰國時秦國君,生卒年不詳。在位時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國勢強盛。然於和氏璧事件與澠池之會,皆受挫於趙藺相如。〔參考資料〕 《尹文子.大道上》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寶玉徑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鄰人,鄰人陰欲圖之。謂之曰:「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一復之。」田父雖疑,猶錄以歸,置于廡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稱家大怖。復以告鄰人,曰:「此怪之徵,遄棄,殃可銷。」于是遽而棄于遠野。鄰人無何,盜之以獻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敢賀曰:「王得此天下之寶,臣未嘗見。」王問價?玉工曰:「此玉無價以...
海乾石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祗將愚直禱神祇。三吳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注解〕 (1) 莊叟:莊周,戰國時宋國蒙人,生卒年不詳。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逍遙自得;政治觀則歸於無為而治。與老子並為道家思想的宗師。 (2) 彭殤:彭祖、殤子。《莊子.齊物論》:「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彭祖,相傳活了七、八百歲;後世用以比喻長壽。殤子,夭折的孩童。後世用以比喻短壽。 (3) 陶潛:西元356∼427,一名淵明,字元亮,東晉潯陽柴桑人,陶侃的曾孫。安貧樂道,嘗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比,世稱靖節先生。詩名尤高,堪稱古今隱逸詩人的宗師。 (4) 遺:捨棄。 (5) 一丸五色:五種顏色藥丸。指長生不老藥。 (6) 松...
驚蛇打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打草驚蛇」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宋朝鄭文寶所著的《南唐近事》一書中,曾記載這麼一個故事:王魯,南唐人,生卒年不詳,曾任當塗縣的縣令。他在任上時,貪汙收受錢財。有一天,他在府裡批示案件,其中有一個案件是地方百姓聯名控告主簿貪收賄賂。王魯看了嚇一跳,事實上收賄的不只主簿一人,他也有份,於是在卷宗上批示:「你們雖然只是用棍子打草叢,但是我就像藏身在草叢中的蛇,已經有所警惕。」這件事一經傳揚出去,成為好事的人取笑批評的話柄。後來「打草驚蛇」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事不密,致使對方有所警覺,而預先防備。
一念之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生、今生及來生。 (2) 疇昔:昔日、從前。疇,音ㄔㄡˊ。 (3) 草聖:指張旭。唐代吳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書法家,以草書最為知名,有「草聖」之稱。 (4) 驚蛇:形容所寫草書,猶如驚蛇入草般靈動放縱。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