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慎防杜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止、消弭微小的過失或缺點,謹慎防範其成為禍害。《明史.卷一九九.王邦瑞傳》:「朝廷易置將帥,必采之公卿,斷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漸,示臣下不敢專也。」
|
明哲防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甫,為稱頌宣王能任用賢臣仲山甫中興王室而作。全詩共分八章,在詩的第四章,稱贊仲山甫能奉行王命,能了解邦國的好壞;是一個明智,能保其身的人;只知道日夜奮力辦事,以事奉宣王。這是「明哲保身」的原義。後來這句成語的語義開始偏向「保身」,明哲的目的是為了保全自身免受外界侵擾,把自身利益得失置於最優先,為了達此目的,可以放棄原本該堅持的原則。例如明代梁辰魚《浣紗記》第一二齣,提到伍子胥報了楚國殺父之仇說:「但大仇既報,吾願已畢。今欲飄然去國,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這裡的「明哲保身」顯非原來用法,於是「明哲保身」這句成語就從原來積極贊頌的意義,一轉變成消極退守的意義了。
|
言行計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言聽計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言聽計從」原作「言聽計用」,指說的話、出的計都被採用,出自於《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敘述秦亡後,楚漢相爭,劉邦的勢力漸強,攻下楚不少領地,楚王項羽備受威脅。於是派人去向握有重兵的韓信遊說,希望他能棄劉邦投靠自己。但韓信回絕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意思即是:「當初我跟著項羽不受重用,所以才轉而投效劉邦。劉邦對我關懷備至,給我吃穿,還封我為將軍,配給我軍隊,對我十分信任,我才能有今天的地位啊!」其中「言聽計用」即是指韓信所說...
|
百金一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帝竇皇后之弟。竇,音ㄉㄡˋ。
(6) 季布:西漢時人,生卒年不詳。楚漢相爭,初為項羽部將,數圍劉邦。及項羽滅,為劉邦追捕,後由朱家透過汝陰侯滕公,乃得赦免,並官郎中、中郎將及河東守等。
(7) 諫:用言語或行動勸告別人改正錯誤。
(8) 通:交往。
(9) 不說:不悅。說,通「悅」。
(10) 游揚:稱揚美名,使名聲遠播。
(11) 距:通「拒」,拒絕。
|
鮮得要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臣:臣服。
(4) 大夏:西域古國。
(5) 漢:西元前206∼西元220,漢高祖劉邦滅秦,打敗項羽所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年之久。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
(6) 騫:張騫(?∼西元前114),字子文,西漢成固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並引進優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
|
去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場所、處所。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俺這裡不是嬴姦買俏去處。」《儒林外史》第一回:「此番到大邦去處,或者走出些遇合來也不可知。」
|
小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職官名。周朝時小史專門掌理邦國志記譜系及禮儀等事務。《周禮.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繫世、辨昭穆,若有事,則詔王之忌諱。」漢以後則為一般屬吏的稱呼。
|
南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國名。漢高祖劉邦曾立趙佗為南越王,據有今兩廣之地。後三傳至王興,丞相呂嘉與大臣作亂,別立建德為王。漢武帝元鼎五年,派遣路博德、楊僕討伐呂嘉,翌年敗之,呂嘉及建德被擒,南越亡,共九十三年。
|
冶葉倡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妓女及其侍婢。唐.李商隱〈燕臺〉詩四首之一:「蜜房羽客類芳心,冶葉倡條遍相識。」宋.周邦彥〈尉遲盃.隋堤路〉詞:「冶葉倡條俱相識,仍慣見珠歌翠舞。」也稱為「倡條冶葉」。
|
天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時外邦藩屬尊稱中國朝廷為「天朝」。清.魏源《聖武記.卷四.乾隆蕩平準部記》:「天朝指揮受約束,小和、卓木以前,此助逆自疑阻,若聽朝廷處分,必召兄弟一人留質京師。」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