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1.31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壓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為定金、保證金。《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房產值數千金,郭刁兒於中議估,止值四百金。以百金壓契,餘俟出房後方交。」
砧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砧板與刀子。為古代斬犯人用的刑具。《薛仁貴征遼事略》:「下馬受降,唐帝寬厚,亦赦其過。爾不投降,置於砧刀,之晚矣。」
回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棋子下定後,又後而收回重下。如:「俗話說:『觀棋不語真君子,起手無回大丈夫。』所以不可回棋。」
攬野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惹出許多麻煩。《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攬了這野火上門,他喫了甜頭,只管思想,惜草留根,到是個月月紅了。」
千不是萬不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錯誤極多,通常有怨恨或後的意味。《紅樓夢》第一○三回:「千不是萬不是,終是我死的女孩兒不長進,這也是他自作自受。」
執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拘拿、拘捕。《書經.酒誥》:「群飲,汝勿佚,盡執拘以歸于周,予其殺。」宋.曾鞏〈福州上執政書〉:「一則諭以招納,一則戒以前除,既而其悟者,自相執拘以歸。」
句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句的節奏單位與意義單位的關係。宋朝張耒以為,古今人作七言詩,其句脈多上四下三,如「先帝天馬玉花驄」;至唐朝韓愈乃變句脈為上三下四,如「雖欲舌不可捫」。見宋.張耒〈明道雜志〉。
招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證、辯證。元.無名氏《替殺妻》第四折:「哥哥萬剮我不後,這裡便死呵無招對。」《醒世姻緣傳》第六回:「這怎麼是笑話?見在翰林院對門子住,是翰林院承差家,有招對的話。」
丹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赤誠、忠心。《文選.庾亮.讓中書令表》:「身不足惜,為國取,是以悾悾,屢陳丹款。」
悛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的意態。《左傳.襄公七年》:「孫子無辭,亦無悛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