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修書不如面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信相邀,不如當面邀請。例:修書不如面請!人講見面三分情,你還係自家當面請佢來好了。(修書不如面請!人說見面三分情,你還是自己當面邀請他來好了。)
多得不如少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勿貪得無厭。《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四回:「『長老怎麼三日化的一文錢?』弟子道:『多得不如少得。』」
前蹶不如後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父母有才幹不如兒女有才幹。例:阿田伯輒輒講生理做恁大有麼个用,逐隻倈仔就恁毋增志,人講前蹶不如後箭。(阿田伯常常說生意做這麼大有什麼用,每個兒子都不長進,常人說父母有才幹不如子女有才幹。)
使口不如自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口使喚別人,不如自己去行動。例:請人買東西買毋著,自家去就買著了,正經係使口不如自走。(請人買東西買不到,自己去就買到了,真是動嘴不如自己行動。)
殺生不如放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指不宜隨意殘害生命。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一折:「師父息怒。本不干我事,是龐元帥使我來。師父,殺生不如放生,怎生饒過我來,可也好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及、比得上。如:「遠親不如近鄰」。《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
相濡以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濡以沫」出自於《莊子.大宗師》。莊子說明人的生死有如日夜交替一般,自然而然,所以理想的生活並非刻意能追求的。我們往往以為和人親密相處、苦難相助,就是理想。但是哪裡知道那就像離了水來到陸地的魚兒一樣,為了存活,相互用口沫來潤溼對方,雖然好像很親密,卻怎麼樣也不如當初仍在水中,互相不認識時的快樂。「相濡以沫」從原文摘出,比喻同處於困境,互相以微力救助。
一丘之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使自己自白送了命,就像秦朝時的君王一樣,專門信任小人,殺害忠貞的大臣,結果國亡了。 如果當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現在國家還存在。從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產的貉一樣,毫無差別呀!」太僕長樂就把楊惲所說的這番話,告訴了宣帝,而且又力油添醋地渲染,宣帝聽了非常不高興,於是就將楊惲革職了。 三、1相似詞臭味相投、物以類聚、沆瀣一氣、朋黨比周、狼狽為奸 三、2相反詞君子相友、刎頸之交、患難之交 四、例句例一:審理這件案子的官員雖然手段不同,但都是一丘之貉,每個都貪贓枉法。例二:小王和老張上班時間老是在聊八卦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假如、如果。《韓非子.內儲說下》:「王甚喜人之掩口也,為近王,必掩口。」《史記.卷三八.宋微子世家》:「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