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化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修飾容貌、妝扮外表。如:「演員們正在後臺化裝。」也作「化妝」。
2.外表的造型、修飾。如:「他終於除去臉上的化裝,露出本來的面目。」也作「化妝」。
藻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飾。《晉書.卷四九.嵇康傳》:「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整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手術修飾形貌上的缺陷。[例]他在橄欖球賽中撞斷鼻梁而接受整型治療。
東床嬌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坦腹東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坦腹東床」一詞出自晉.王隱所著《晉書》,內容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成為太傅郗鑒女婿的經過。當時郗鑒派人到丞相王導家物色女婿,得知消息的王家子弟每個人都紛紛修飾容貌以求表現,其中唯獨王羲之一人若無其事地坦露腹部,臥於東床,嘴裡吃著胡餅,態度從容。使者將這情形回報後,郗鑒察訪得知這人是王羲之,於是就把女兒嫁給了他。後來「坦腹東床」,就用來指當女婿,或指稱女婿。如明代沈受先《三元記》第二五齣:「我操國柄佐聖明,我是九棘三槐位裡人,要擇個坦腹東床,豈無個貴戚王孫。」即用了這個意思。
娥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女子眉毛的美好。《楚辭.屈原.大招》:「嫮目宜笑,娥眉曼只。」《文選.枚乘.七發》:「皓齒娥眉,命曰伐性之斧。」也作「蛾眉」。
2.美女。唐.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也作「蛾眉」。
妄尊自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援以封侯大將軍6>位。賓客皆樂留,援曉之曰:「天下雄雌未定7>,公孫不吐哺8>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9>,如偶人形10>。此子何足久稽11>天下士乎?」因辭歸,謂囂12>曰:「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注解〕 (1) 述:公孫述(?∼西元36),字子陽,東漢時人。王莽時述自立為蜀王,建都成都。遂又稱天子,號成家,盡有益州地,甲兵數十萬,後為吳漢所敗,被刺死。 (2) 鸞旗旄騎:上繡鸞鳥的旗子,持有旄旗的騎士。鸞,傳說中的一種神鳥,似鳳凰。旄,音ㄇㄠˊ,古代竿頭上飾有犛牛尾的旗幟。騎,音ㄑ|ˊ,指騎士、騎兵。 (3) 蹕:音ㄅ|ˋ,古時帝王出巡時,禁止行人以清道...
妝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飾打扮。《儒林外史》第三○回:「這姑娘有個兄弟,小他一歲,若是妝扮起來,淮清橋有十班的小旦,也沒有一個賽的過他。」《紅樓夢》第一○三回:「他男人在外頭不多幾時,那些小老婆子們便金頭銀面的妝扮起來了。」
邊幅不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修邊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修飾邊幅」原指修整布帛邊緣使它變得整齊,在典源中用來比喻講究衣飾儀容或形式小節。王莽兵敗後,馬援歸附據地隴西的隗(ㄨㄟˇ)囂,為其效力。這時公孫述在蜀地自立為王,於是隗囂派馬援去探察公孫述的實力。他和公孫述是同鄉老友,以為見面後會和前從一樣,親切的閒話家常,沒想到公孫述以接待臣子的禮儀來接見他,還要任命他為封侯大將軍。馬援看到這種情形,就對那些願意留下的賓客說:「現在天下勝負未定,公孫述不知殷勤的求取賢士,和他們一起圖謀爭奪天下,反而講究衣飾儀容和形式小節,這和土、木做成的偶像有什麼不一樣。這樣的人怎能長久留住天下賢士?」因而告辭回去,告訴隗囂說:...
林亨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參差不齊的「現代詩」時,他反而寫起整齊的「豆腐干」。  二、林亨泰的詩是極端樸素化的典型,排斥一切修飾,少用形容詞或副詞。如果把他的詩任意擷取一句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但讀者如果不把詩篇肢解,而是一整首看下來,就會發現他的詩是完整而有生命的。他說自己不是以文字所持的意義寫詩,而是以精神所具的秩序寫詩。  三、紀弦說他的作品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講求節奏,一是根本否定節奏。前者的節奏不同於一般的抒情詩,因為內容很少是「情緒」的,多為「感覺」的;他的感覺來自觀察,從「靜觀」到「直覺」便是林亨泰的詩法。而後者以符號詩為主,比起...
平鋪直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解釋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4.1相似詞4.2 4.2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清錢謙益《初學集》 2.解釋 鋪:鋪陳;敘:敍述。說話或寫文章不加修飾,沒有起伏,重點不突出。 3.故事內容清錢謙益《初學集》卷八十三:“吾讀子瞻《司馬溫公行狀》之類,平鋪直序(敘),以為古今未有此體。” 4.相似、相反詞 4.1相似詞 無 4.2相反詞 無 5.例句 這本書幾乎都是用平鋪直敍的方式寫成的,但是讀起來卻非常感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