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0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理昭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道明顯,善惡有報。《醒世恆言.卷三三.十五貫戲言成巧禍》:「你卻殺了丈夫,劫了十五貫錢,逃走出去,今日天理昭然,有何理說!」也作「天理昭昭」、「天理昭彰」。
移罇就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鏡花緣》第二四回:「多九公道:『也罷,我們『移罇就教』罷。』隨命酒保把酒菜取了過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中在地底下吃死人腦的怪物。《廣韻.上聲.皓韻》:「蝹,蟲名。如猿,常地下食人腦。」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秦繆公時,陳倉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似豬非豬。繆公道中逢二童子,云:『此名蝹,在地中食死人腦。』」
殿上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人劉安世任諫議大夫時,敢與皇上當廷抗爭,執理不讓,時人稱為「殿上虎」。《宋史.卷三四五.列傳.劉安世》:「在職累歲,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爭,帝或盛怒,則執簡卻立,伺怒稍解,復前抗辭。旁侍者遠觀,蓄縮悚汗,目之為『殿上虎』,一時不敬懾。」
涇渭自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涇渭分明」。見「涇渭分明」條。01.唐.李德裕〈劉公神道碑銘〉:「遇物而涇渭自分,立誠而風雨如晦。」02.《玉嬌梨》第一九回:「白公道:『柳生與小弟有約,相會之期,也不出數日。大家一會,涇渭自分矣。』」 
開布誠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開誠布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兼軍事家。東漢末年,他隱居耕讀,劉備聽說他的才能,於是三顧茅廬,登門請求諸葛亮出來從政。諸葛亮執政期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陳壽在《三國志》的〈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非常推崇,他讚揚諸葛亮在當丞相時,能夠「開誠心,布公道」,以真心對待部屬,處事大公無私,所以受到大家的愛戴。即便他「用法嚴峻」,但人民雖畏懼卻沒有怨言。軍政大權都操在他的手中,但後主對他絲毫不疑。因此,陳壽認為他是跟管仲、蕭何差不多的人物。後來「開誠布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大斗小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偷斤減兩,占人便宜。《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彼任事者只顧肥家,不存公道,大斗小秤,侵剝百端,以致小民愁怨。」
白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白色質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孫興公道:『曹輔佐才如白地明光錦,裁為負版褲,非無文采,酷無裁製。』」《唐書.卷二三.儀衛志》:「第四行,小戟、刀、楯,白地雪花襖、冒。」
神鏡高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明鏡高懸」。見「明鏡高懸」條。01.唐.殷文圭〈省試夜投獻座主〉詩:「闢開公道選時英,神鏡高懸鑒百靈。」 
攝威擅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攬握大權、舞威弄勢。《淮南子.氾論》:「昔者齊簡公釋其國家之柄,而專任其大臣,將相攝威擅勢,私門成黨,而公道不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