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52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東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方、東側。[例]臺灣的東邊有很多出名的風景區。
名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出名的、廣為人知的電影。[例]亂世佳人是部經典名片。
泡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蔬菜在經過調味及浸漬之後,而成為有種特殊風味的生菜。如:「世界各地都有做法不同而風味各異的泡菜,如四川泡菜、韓國泡菜……等。」「韓國泡菜相當出名。」
名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言談機智而出名的人。如:「劉先生評論時勢精闢周詳,被封為名嘴。」
高攀不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力或地位較低,故無法與身分地位較高的人交往或聯姻。如:「她系出名門,我恐怕高攀不上。」
金院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金代的戲劇。性質類似宋代的雜劇,為北宋雜劇的發展。通常分為豔段與正雜劇,並有末泥、引戲、副末、副淨、裝孤等五種角色,稱為「五花爨弄」。金院本演出名目甚多,約有七百餘種。其演出形式接近於成熟的戲曲,多模擬各種社會職業的人物,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後來的元雜劇即脫胎於此。
欲蓋彌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位低下的人和枝微末節的事情並不值得記載,這則史事會被記錄下來是因為關係到魯國的國土變動。君子說:「出名不可以不慎重,就像黑肱,雖然他帶著土地投奔魯國,是為了求生存而非求出名,但是被史書記錄下來,反而留下壞名聲。所以君子在行動時會想到禮,在做事時會想到義,不會為了利益違背禮,也不會作出不義的事後,才感到愧疚。有的人想追求名聲,《春秋》卻不加記載,有的人想要掩飾,反而被明白地記了下來,這是為了懲罰不義之人。」後來「欲蓋彌彰」這句成語,就從原文「欲蓋而名章」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想要掩飾過失,反而使過失更加明顯。
空腹便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腹便便」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邊韶,字孝先,陳留浚儀人。頭腦靈活敏捷,口才流利,以擅長文學出名,收過不少學生。有一回,大白天他躺在床上閉目養神,門下弟子看到了,就在背地裡嘲笑他肚子大,懶得讀書,只想睡覺。結果被他聽到了,立刻回答說:「肚子大是因為飽讀書籍,裝滿了五經。即使在睡覺時,想的也是經書上的學問。當學生的連老師都可以嘲笑,這是典出何處啊?」這番話使得嘲笑他的那些弟子,心裡感到羞愧。後來「大腹便便」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表示大肚子顯得肥胖而凸出的樣子。
名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物的名稱、名字。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一折:「則俺這百尺樓臺,是祖先留在,功勞大,更打著個郡馬的名色,那廝也怎敢便來胡折。」《醒世恆言.卷六.小水灣天狐貽書》:「小廝家眼淨,望見那人是個野狐,卻叫不出名色。」
有眼不識荊山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荊山玉,春秋時代楚國人卞和在荊山發現的璞玉,兩次獻給楚王,都被認為是普通的石頭。「有眼不識荊山玉」比喻認不出名貴的物品或傑出的人物。如:「這麼純淨的水晶,你竟然當成玻璃,真是有眼不識荊山玉。」《金瓶梅詞話》第二一回:「我西門慶一時昏昧,不聽你之良言,辜負你的好意。正是:『有眼不識荊山玉,拿著頑石一樣看;過後知君子,方纔識好人。』千萬作饒恕我則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