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4.52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後現代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現代主義表演藝術。係透過反敘事結構和分裂的意、像等後現代手法,呈現出的一種表演面貌。整個演出,不受劇本的約束,而由演員集體即興創作。
文明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期話劇的俗稱。可即興表演,加入情節,因新穎而洋化,故稱為「文明戲」。也稱為「話劇」、「新劇」。
弄車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臺灣民間的歌舞小戲。表演方式是由丑、旦又歌又舞,相互對答,作即興的演出。通常在民間的迎神賽會或其他節日時,做出陣遊行或野臺表演。如:「對外國人而言,迎神賽會的弄車鼓極為新鮮有趣。」
裝飾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一種用來裝飾音符的音,通常依附在音符上很快地演奏,音型通常是固定的,跟它所裝飾的主旋律中的某一音符有密切的關係。為英語embellishment、grace notes、ornaments的意譯。原為演奏者為增添樂曲趣味所作的即興演奏,後亦收入正式樂譜中。例如倚音、震音、迴音、漣音、琶音等。
爬山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山歌。大約流行於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分為前山調、後山調。前山調因受蒙古長調影響,旋律顯得遼闊悠長,後山調則較高亢奔放。前者一般流行於巴彥淖爾盟、伊克昭盟一帶;後者則流行於中部烏蘭察布盟山區武川縣一帶。爬山調歌詞多是即興編作,常以笛子、揚琴、三弦、二胡等樂器伴奏,句子多呈上下句結構,用徵、商、宮、羽調式配合。
相褒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臺灣地方戲。原由客家山歌發展出來,後來部分亦用閩南語表演。劇情簡單,專重對唱,屬於即興性的小戲。
創意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一種複音結構的鋼琴短曲。為英語Invention的意譯。盛行於十七、八世紀歐洲地區。根據一個動機即興發展而成,類似前奏曲或小復格曲。如巴赫(J.S.Bach)作有二聲部十五首,專供學生練習之用。
三腳採茶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客家人的劇種。由山歌發展而來。最初以一丑、二旦的對唱表演為主,內容簡單,插科打諢,多為即興表演。臺灣光復後,受大陸戲劇影響,內容增加了歷史故事及客族的民間傳說,戲劇規模也擴大。
酒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歌。概指民間喜慶飲酒時所唱的風俗性歌曲。流傳於各個民族中,有不同的名稱。每逢婚禮、節日、親友團敘等場合,邊喝邊唱。歌詞多即興編唱,內容多為祝福、讚美、勸酒等。曲調各地不一,開朗明快。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