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烏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素的茶褐色,龜甲正中央高高隆起時,可以明顯的看到一條明顯的脊稜,在獵食的時候,會埋伏等待獵物,然後一口氣襲擊獵物,動作非常迅速,且大概在6-7月份時,會在溼地上挖土產卵,產下四到六個白色圓形的卵,孵化後的幼龜龜長約3公分;草龜則是褐色的龜甲,邊緣是黃綠色。寵物店有時販賣的烏龜就是石龜的小孩,有時甚至草龜的小孩也會混在裡面,但小石龜的尾巴較長。(註1) 紅耳龜紅耳龜的特徵是眼睛後方耳朵附近有紅色斑紋,也因為如此紅色斑紋而得名。寵物店裡販賣的巴西烏龜,其實就是紅耳龜的幼龜。是從美國進口的寵物龜,但現在已經有很多被遺棄到野外被...
流星趕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飛快。《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走馬似逐電追風,放箭若流星趕月。」《野叟曝言》第四四回:「素臣招著衛士們,放開馬蹄,如流星趕月一般,一口氣就跑有三十餘里。」
真人不露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真得道的人不輕易現出本相。比喻有真本領和才能的人不輕易顯露其才華。《紅樓夢》第一一七回:「自古說:『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也不可當面錯過。我且應了他謝銀,並探探他的口氣。」《鏡花緣》第四四回:「他說他是『百花友人』,若以『友人』二字而論,他非『百花』可想而知,俗語說的:『真人不露相』,我且用話探他一探。」
尸居餘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死屍般的躺著,尚存留一口氣。指人行將死亡。亦形容人暮氣沉沉,庸庸碌碌而無所作為。《晉書.卷一.宣帝紀》:「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也。」宋.陸游〈落職謝表〉:「尸居餘氣,永無再瞻軒陛之期;老生常談,莫敘仰戴丘山之意。」
限制式寫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好?阿明:你天天 都這樣,他早就習慣了。可能,可能是她昨天叫我整理鞋櫃,我忘記了……妹妹:(訓話的口氣)都是你!媽媽講的話,你都不聽。阿明:(生氣)你凶什麼?妹妹:(更生氣)你才凶呢!爸爸:(開門聲)怎麼?又在鬥嘴啦?阿明:爸爸,媽媽哭了。爸爸:(驚訝)是嗎?怎麼啦?阿明:不知道,可能是氣我和妹妹吧……妹妹:哦,爸爸,您有沒有跟媽媽吵架啊?爸爸:吵架?沒有哇!不過……妹妹:不過什麼?爸爸:也沒什麼!昨天我忘了倒垃圾,本來說好今天早上要陪她去買菜,可是我睡晚了,她就自己去了。阿明:啊!我想起來了,晚上有客人要來。爸爸您,...
一股作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左傳‧莊公十年》 2.語譯比喻做任何事情,要趁開始情緒高漲、勁頭十足時趕快去做。也指不間斷,一口氣把事情做完。 3.故事內容春秋時齊國和魯國戰於長勺,一直等到齊軍第三次擂鼓,曹劌才同意魯莊公揮師進攻,結果大敗齊軍。戰後,魯莊公問其中的原因,曹劌回答說:“打仗,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擂鼓,士兵充滿了勇氣,第二次擂鼓,勇氣就減少了,第三次擂鼓,勇氣已枯竭了。這時對方勇氣枯竭而我方充滿了勇氣,所以能夠戰勝他們 4.相...
慢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緩慢、遲緩。如:「慢慢走去」、「慢慢說來」。《儒林外史》第一回:「且忍口氣回去,慢慢向老師說明此人不中抬舉,再處置他也不遲。」《老殘遊記》第三回:「至於其中曲折,亦非傾蓋之間所能盡的,容慢慢的做個說帖呈覽,何如?」
如芒在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芒刺在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漢書.卷六八.霍光金日磾傳.霍光》載,漢朝時的霍光,從武帝時即掌有大權,朝廷上上下下對他無不存有敬畏之心。武帝曾孫宣帝剛即位時,霍光陪同乘車前往參拜祖廟。由於對於霍光的畏忌,宣帝一路上,覺得非常地不舒服、不自在,後來改由車騎將軍張安世陪侍,宣帝才終於鬆了一口氣。原文中的「芒刺在背」就是用來比喻因畏忌而極度難過與不安。
後恭前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倨後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前倨後恭」原作「前倨後卑」。蘇秦是戰國時的縱橫家,在他剛學成時,到秦國想向秦王求官。他連續上書十次,但都不被採納,只有喪氣的回家。回家後,家人都看不起他。於是他閉門苦讀,想爭一口氣。他找出《太公陰符》一書,反復熟讀,不斷揣摩,每逢困乏想睡之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終於理解書中道理。後來蘇秦又去各國遊說,他主張合縱政策,說服了齊、燕、趙、楚、韓、魏六個國家結為同盟,共同對付秦國,蘇秦因此擔任六國宰相,佩帶六國相印,也讓秦國因此不敢東侵。有一次蘇秦因公經過故鄉洛陽,蘇秦的父母在三十里外的路口迎接他,妻子更不敢正眼看他,嫂嫂也伏地叩拜。蘇秦看了,說:「...
如芒刺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芒刺在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漢書.卷六八.霍光金日磾傳.霍光》載,漢朝時的霍光,從武帝時即掌有大權,朝廷上上下下對他無不存有敬畏之心。武帝曾孫宣帝剛即位時,霍光陪同乘車前往參拜祖廟。由於對於霍光的畏忌,宣帝一路上,覺得非常地不舒服、不自在,後來改由車騎將軍張安世陪侍,宣帝才終於鬆了一口氣。原文中的「芒刺在背」就是用來比喻因畏忌而極度難過與不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