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後生可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一生在政治上未能施展抱負,所以他對門下弟子的期許極大。在〈子罕〉篇中,孔子便說:「不可以小看年輕人!我們怎麼知道他們將來的成就,不會超過我們這一輩呢?如果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任何可以稱道的成就,那他也不會有什麼了不起的作為。」一方面表現出孔子對年輕人的無窮期待,一方面也是警惕和勉勵年長者,如果只會倚老賣老而不肯努力,就會被後生晚輩趕上。後來「後生可畏」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年輕人的成就超越先輩,令人敬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倔強、固執。如:「擰性」、「這小孩子脾氣真擰。」《兒女英雄傳》第四○回:「玉格這孩子,真個的,這怎麼擰!」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官爵,不料張孟談卻因而要求辭官歸隱,襄子驚訝地問:「為君主立下大功的人,理應受此禮遇,這樣才能服眾!這也是先聖先賢們安定國家的方法,你為什麼要這樣呢?」張孟談答道:「我察看古往今來的歷史事件,知道君臣永遠無法共享權勢,真這樣做的,未曾有過好結局。前人的教訓,正可作為我們的借鏡!」趙襄子在他的堅持下也只好答應。張孟談於是辭掉官職,並把名下所有封地獻還,然後就在負親這個地方耕作自足。在此事中,張孟談表現出的智慧與趙襄子表現出的英明,正因為他們能如張孟談所說:「前事之不忘,後世之師。」把歷史的教訓轉化成自己的借鏡。後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被用來指記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作為今後行事的鑑鏡。
眾志成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怒斥他已經老了,懂個什麼?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志成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出現「眾志成城」的書證如五代十國後蜀.何光遠《鑑誡錄.卷七.陪臣諫》:「四海歸仁,眾志成城,天下治理。」
程門立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尊師重道。 相反詞 班門弄斧。 5.例句 我們應應要有程門立雪的精神,才不會辜負老師的教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示感嘆的語氣。相當於「」。《詩經.豳風.鴟鴞》:「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事情的進行。相當於「」、「了」。如:「他睡覺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賀〈沙路曲〉:「斷燼遺香褭翠煙,燭騎啼烏上天去。」宋.蘇軾〈海棠〉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從容不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秋水》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說到有一天莊子和惠子來到水邊遊覽。莊子看到了水中的魚在那兒游來游去,不由得說:「鯈魚出游從容,這是魚的快樂!」惠子在旁很不以為然,就說了:「你又不是魚,你怎會知道魚快不快樂?」莊子也不服輸,就頂了回去:「你也不是我莊子,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於是一場舉世聞名的「莊惠之辯」由此展開。在這故事中,莊子所說的「鯈魚出游從容」的「從容」就是悠閒自得的意思,也就是「不迫」、不緊張、不慌忙的意思。後來把「從容」和「不迫」結合起來,就成了「從容不迫」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沉著鎮定不慌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句中或句末,相當於「」:(1)表示感嘆的語氣。《詩經.唐風.綢繆》:「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2)表示贊嘆、肯定的語氣。《詩經.鄭風.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惴惴不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受害者的無限同情。其中一段說道:黃雀交交地悲鳴,棲息在酸棗樹上。是誰要跟著穆公去殉葬呢?是子車奄息!才德出眾的奄息,走到將活埋自己的墓穴之前,禁不住恐懼而全身戰慄。蒼天蒼天,為什麼要殺害這樣的好人?若能救贖他的性命,我願代他死百回。其中「惴惴」是形容恐懼的樣子。典源又見《詩經.小雅.小宛》,此詩內容是在諷刺周幽王的無才無德,並勸誡自己兄弟在亂世中要潛跡以避禍。其中「惴惴小心,如臨于谷」則是表述在深谷之前,謹慎恐懼的樣子。後來「惴惴不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因恐懼擔憂而心神不安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