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安妮西摩娃,尼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俄國舞者與編舞家。生於聖彼得堡卒於列寧格勒;她曾隨羅曼諾娃(Romanova)、瓦嘉諾娃(Vaganova)及席端耶夫(Shiriaev)在列寧格勒芭蕾學校(Petrograd-Leningrad Ballet School)習舞。1926年成為列寧格勒國家歌劇與芭蕾劇院(GATOB; State Academic Theater for Opera and Ballet)之團員。1932年威諾尼(Vainonen)的舞劇《巴黎的火焰》(Flames of Paris)中飾演泰瑞絲(Thérèse)一角;1936年為《Andalusian Wedding》編舞,1942年為基洛夫舞團(K...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Debra Craine and Judith Mackrell《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Dance》2000.
|
亞當斯,戴安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於美國維及尼亞州史丹敦,卒於加州San Andreas。她是美國舞者及舞蹈教師。曾師從於Emily Hadley,卡頓(Caton),(deMille)及都鐸(Tudor)等人習舞。1943年首度登台獻演德.米勒作品《奧克拉荷馬》舞劇(oklahoma),同年參加B.Th.舞團,1945年晉升為獨舞者。到1950-1963年亞當斯任紐約市芭蕾舞團首席獨舞者時,在演出羅賓遜之《Facsimile》(1946),德.米勒之《Fall River Legend》(1948),巴蘭欽之《la Valse》(1951)、《Caracole》(1952)、《Opus34》(1954)、《Agon》...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Debra Craine & Judith Mackrell《The ozford Dictionary of Dance》2000、何恭上編著《世界傑出芭蕾舞星》民國73年。
|
瑞涅,娜塔麗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俄國芭蕾批評家和歷史學家,她生於基輔,從莫斯科大學英國語文學系(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Philology of University of Moscow)畢業後,接著在莫斯科魯納查爾斯基編舞學校(Lunacharsky Choreographic Technicum)進修,私下隨維拉.莫梭洛瓦(Vera Mosolova)請益。她也隨維拉.瑪雅(Vera Maya)及呂德米拉.亞歷耶瓦(Lyudmila Alexeyeva)學現代舞。在當了記者一段時間後,1943年開始寫關於芭蕾的文章。出版了《瑪雅.浦麗瑟絲凱雅》(Maya Plisetskaya, 195...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Jacqueline Challet...
|
克利摩那,奇麗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法國舞蹈家、編舞家。曾在紐約肯寧漢(Merce Cunningham)舞蹈教室任教。1980年返回法國,在里昂(Lyon)與舞蹈家梅貴安(Roger Méguin)創辦舞蹈教室及舞團。她的舞蹈受到肯寧漢的影響,非常講究動作的時間默契和技巧,加上應用科學技術來增強視覺畫面以及動作空間的效果。除此之外,她也嘗試以巴洛克歌劇為舞蹈創作的題材。重要作品:《艾絲卡》(Esica, 1984)、《哥白尼歌劇 F6》(Copernic Opéra F6, 1986)、《寂寞交響曲》(Symphonie Solitude, 1988)、《Nuvol Blanc, 1990》、《那個屬於海岸的人》(Cel...
Le Cenam《La danse en France》.
|
瑞茲,丹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美國舞者、編舞者。她年少時在日本度過,稍後回美國進入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舞蹈戲劇系就讀。1970年移居紐約,學習古典芭蕾、中國的太極拳、印度的舞蹈,並跟隨肯寧漢(Merce Cunningham)學現代舞。這些經驗造就她成為一位動作精準、充滿爆發力又具流動感的舞者,並且發展出屬於她自己的獨特技巧語彙。她曾短暫加入過沙普(Twyla Tharp)和蘿拉.丁(Laura Dean)的舞團,也是導演威爾森(Robert Wilson)《愛因斯坦在海邊》(Einstein on the Beach, 1976)作品的主角之一。她個人的編創,經常是以自己獨...
Allen Robertson & Donald Hutera《The Dance Handbook》1988.
|
恩特斯,安格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美國啞劇女舞者、編舞家亦為一畫家兼作家。生於紐約,卒於紐澤西。她發展其極具個人風格之舞蹈與啞劇,組成安格娜.恩特斯劇團(The Theater of Angna Enters),結集三百種不同的角色。她率團赴世界各地演出,所有的道具及服裝均由其本人設計、製作。並曾在美國若干大學及學院任舞蹈教師,且數度舉辦個人畫展,並有著作數種。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Debra Craine and Judith Mackrell《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Dance》2000.
|
娜娜豹耳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形 : 長卵圓形殼寬 : 約10mm殼高 : 約18mm螺層數 : 約7 層殼中小型,呈狹長水滴形,外型近似大豹耳螺但體型較小、殼行較修長。螺塔高,螺層縫合處平緩,螺塔所佔長度比例小於體螺層。殼表平滑,從紅褐色至帶有雜色斑的色型皆可發現,殼質厚、殼體堅固。殼臍封閉;外唇增厚向外展延,有3 外唇齒2 內唇齒,另有一軸唇齒。
|
安娜貝甘姆森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舞團由安娜貝.甘姆森(1930-)於1974年首度公開演出伊莎多娜.鄧肯女士的舞蹈後,已被公認為鄧肯女士獨舞作品的最佳詮釋者。雖然這些獨舞作品曾在舞台消失一段時間;然而,數十年後,這些作品不但成為甘姆森女士重建鄧肯之風格,其更集結同好深入研究獨舞的藝術。她製作的影片《舞鄧肯之舞》曾在PBS電視台播放,成為家喻戶曉的節目。1990年安娜貝.甘姆森榮獲「貝西獎」(Bessie),以表彰她在重建伊莎多娜.鄧肯與瑪麗.魏格曼舞蹈上的卓越成就。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1992年。
|
卡蝶莉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人物名稱。此字為法文及義大利文,亦可稱為Katherina或Katha-rouen。此傳說中人物為年輕女子,特別是那些未成年、需特殊教導者之保護者。卡蝶莉娜擁有兩個幸運輪︰「過去輪」、「將來輪」。中世紀的油畫都曾畫出其貌,如1340年達迪(Bernardo Daddi)的畫作,畫中卡蝶莉娜身旁兩側各有八幅之輪,她還拿著一支羽毛。通常她手中總有命書一冊,隨時準備為人說命;有時她則以許多燈火為伴。Katha-rouen或Gatha-rouen也稱作「時間之歌」或「年之舞」。有一由「十二童女」的故事轉變成的儀式舞蹈是圓舞形式,舞者皆攜著燈火而舞。另外一些中世紀畫作,偶也將卡蝶莉娜(英文作Kath...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甘姆森,安娜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美國舞蹈家,主要師從歐丹娜(M. O´Donnell)、烈文(J. Levien)和鄧南(K. Dunham)等人,並加入過鄧南的舞團。她也曾跟隨尼可萊(A. Nikolais)學習,但最終的興趣則是鄧肯(I. Duncan)的舞蹈,努力嘗試重建鄧肯的舞作。經常以獨舞者身份展跳鄧肯和德國表現主義舞蹈家魏格曼(M. Wigman)的作品,以及自己新編的舞碼。她曾於1993年到臺灣的國立藝術學院(今改名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演講、示範教學,並發表作品,其時藝術學院的學生,還在她的指導下,展跳《藍色多瑙河》(Blue Danube)一舞,將鄧肯式自然舞動的質感,透過舞蹈顯露出來。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2.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