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87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下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弈。《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前日南門外張舉人家請我同你去下棋,你怎麼不到?」《紅樓夢》第二三回:「每日只和姊妹丫頭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作畫吟詩。」
鍛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鍊鐵。唐.白居易〈詠慵〉詩:「彈琴復鍛鐵,比我未為慵。」
撫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彈琴。《韓非子.十過》:「因靜坐撫琴而寫之。」三國魏.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二:「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
借劍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臣,吳縣人。秀才時即以天下為己任,官至參知政事。元昊反,時仲淹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卒諡文正。 (3) 經略招討使:掌管招撫討伐事務之官。經略,唐始設,後多以節度使充任。宋置經略安撫司,掌兵民之事。明代於用兵時特置,權任極重,在總督之上。清初亦曾設有此職,中葉以後則廢。招討使,唐始設,有兵事暫置,宋多以大臣充任,元多置於邊塞,明為士官武職。 (4) 元昊:趙元昊(西元1103∼1148),西夏開國君主。李繼遷孫,又名曩霄,因先世宋賜趙姓,故稱為趙元昊。雄毅大略,不甘臣服於宋,遂稱帝,建國號夏。宋伐之不能克,乃封為夏國主。曾訂...
千丈一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落千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文學家韓愈聆聽穎師彈奏古琴後,寫下這首〈聽穎師彈琴〉詩,內容表面上描擬琴聲的高低起伏,並且訴說心中的感動,一方面則暗喻宦海的浮沉。其中「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兩句,以攀登高山突然摔落,來形容琴聲由高音驟然下降到很低,比喻為官要小心謹慎,不能大意,否則一失足就會摔下千丈深的谷底。後來「一落千丈」被用來比喻成績、地位、景況、情緒、或聲望等急遽下降。
忘形得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隱居山林,不參與任何事務,平常不是閉門讀書,就是遊山玩水,也常和嵇康、王戎等幾個好友在竹林裡喝酒、彈琴、吟詩、喧鬧,而有「竹林七賢」之稱。興致高昂之時,常常手舞足蹈,大叫大笑,忘了自己。後來「得意忘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高興過頭,舉止失去常態。(二)李邕是唐代知名的書法家,他學習晉代王羲之、鍾繇等大書法家的筆法,筆力雄健勁拔,善寫行楷,自成一格。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剛開始接觸李邕的字時,並不十分欣賞他的風格,但後來愈看愈喜歡,還從中習得不少筆法,因此寫下〈李邕書〉這篇文章,描述自己對李邕書法的感受。他從李邕的書法中,看到了王羲之、鍾繇等大書法家的風格,領悟到書法的傳承性,可以透過一...
平心定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平心靜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平心靜氣」原作「平心氣」。心,指心情。氣,可指脾氣,也可借指態度。心情能保持平和,脾氣自然就會控制得當,態度也會冷靜。據《韓詩外傳》卷二載,孔子的高徒宓子賤接受魯國國君的任命,到單父這個地方擔任縣令。在任期間,他很少外出,而且常常悠閒地彈琴自娛,但是卻把單父治理得很好。前任縣令巫馬期見了十分訝異,因為他在任時,為了治理政事,可說每天都是早出晚歸,日以繼夜的工作。巫馬期向宓子賤請教,子賤回答說:「那是因為我能任用人才,你卻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廣任人才,許多人一起分擔工作,自然輕鬆悠閒得多;憑一己之力,工作全集中在一人身上,當然就會很辛苦啊!」後人評論...
樓臺近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卒諡文正。 (2) 鎮:鎮守。當時范仲淹擔任杭州知州。 (3) 錢塘:指杭州,位於錢塘江下游北岸,為大運河的起點。南倚吳山,西臨西湖,靈秀甲於全國,商業繁盛。 (4) 薦:推舉。 (5) 巡檢:職官名。宋時設置於沿邊或關隘要地的官員。或管數州數縣,或管一州一縣,以武臣為之,掌兵捕盜,受州縣指揮。 (6) 錄:採納、採取。 (7) 易為春:指向著太陽的花木更容易生長茁壯。春,生長。
戴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約西元325~396)字安道,譙郡(今安徽宿縣)人,後徙會稽之剡縣(今浙江新昌)。為東晉雕塑家、畫家、學者。善彈琴,人品很高,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尤善畫宗教人物,兼擅山水風俗、畜獸等體。雕塑藝術上,相傳曾為會稽山陰靈寶寺作木雕無量壽佛及脅侍菩薩時,隱於幕後,聽取意見,反復修改,三年始成。他為瓦棺寺所塑的五世佛,和顧愷之的維摩詰像壁畫,獅子國(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並稱為「三絕」。著有《釋疑論》、《與名僧慧遠等辯論》。
邑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時代稱縣學為「邑庠」。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卷一.月夜彈琴記》:「到任三日,祇謁先聖于邑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