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24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慣作非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胡作非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胡作非為」原作「慣作非為」。張瓘(?∼西元950),五代時同州車渡村人,張承業姪子。張承業事後唐莊宗,甚得寵信,於是張瓘前去投靠他,亦受到莊宗重用,被任為麟州刺史。張承業治家甚嚴,有一個任磁州副使的姪子犯了殺人罪,他毫不包庇,立刻加以捕捉處死。張承業知道張瓘年少時曾誤入歧途,跟隨劉開道作賊,於是勸誡他:「你年輕的時候不顧法紀,任意妄為,今日必須痛改前非。如果你不肯改過向善,隨時都有可能被處死。」後來「胡作非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不顧法紀或不講道理的任意妄為。
望眼將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甫投奔肅宗,任左拾遺,後因直諫被貶華州,不久棄官移居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旁,世稱「浣花草堂」。後來投靠劍南節度使嚴武,擔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因稱為杜工部。嚴武死,他失去憑藉,又再度過著流離顛沛的生活。後來他攜家離開四川欲投靠親戚,途中病卒於岳陽,享年五十八歲。有《杜少陵集》。這首〈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詩,是杜甫送好友賈至及嚴武的詩。當時賈至因事被貶岳州司馬,嚴武也因事被貶巴州刺史,杜甫藉此詩表示對友人遭貶的惋惜。詩中並且自傷失官窮老的淒涼,與舊友分散各地的苦悶,因此每日盼望與老友相見,眼睛都快望穿了。詩中的「眼穿」和「腸斷」都是一種夸飾的修辭技巧,「腸斷」表示極度的傷...
言行計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言聽計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言聽計從」原作「言聽計用」,指說的話、出的計都被採用,出自於《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敘述秦亡後,楚漢相爭,劉邦的勢力漸強,攻下楚不少領地,楚王項羽備受威脅。於是派人去向握有重兵的韓信遊說,希望他能棄劉邦投靠自己。但韓信回絕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意思即是:「當初我跟著項羽不受重用,所以才轉而投效劉邦。劉邦對我關懷備至,給我吃穿,還封我為將軍,配給我軍隊,對我十分信任,我才能有今天的地位啊!」其中「言聽計用」即是指韓信所說...
無可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樊於期本是秦國的將領,因為得罪秦王,逃到燕國,秦王懸賞千金要他的腦袋。太子丹聽了說:「樊將軍是來投靠我的,我怎能為了自己而殺了他?請你再想別的方法。」荊軻知道太子丹不忍心殺樊於期,就私下去見樊於期,告訴他這個想法。樊於期聽了後,馬上拔出利劍當場自殺。太子丹聽說這件事,趕去阻止卻已經晚了一步,伏在樊於期的屍體上痛哭失聲。事已至此,也無可奈何,只有將樊於期的頭放在盒子裡封起來,交給荊軻,讓他帶去秦國求見秦王。後來「無可奈何」就用來指毫無辦法或沒辦法可想的意思。
廬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她出生當天過世。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廬隱6歲時,父親任職三年後因心臟病過世,家人則前往北京投靠舅舅,她舅舅時任農工商部員外郎兼太醫院御醫。1909年(宣統元年),廬隱12歲時,她進入美國教會所創辦的慕貞書院小學部就讀,並信仰基督教。求學、任教與第一段婚姻她於1912年(15歲)考上女子師範學校就讀,1917年畢業之後先後擔任北平公立女子中學、安徽安慶小學及河南開封女子師範學校的教職,並於1919年(22歲)考上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今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旁聽生,並經過學期考試之後升為正班生,當屆同為旁聽生的同學...
言聽計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言聽計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言聽計從」原作「言聽計用」,指說的話、出的計都被採用,出自於《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敘述秦亡後,楚漢相爭,劉邦的勢力漸強,攻下楚不少領地,楚王項羽備受威脅。於是派人去向握有重兵的韓信遊說,希望他能棄劉邦投靠自己。但韓信回絕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意思即是:「當初我跟著項羽不受重用,所以才轉而投效劉邦。劉邦對我關懷備至,給我吃穿,還封我為將軍,配給我軍隊,對我十分信任,我才能有今天的地位啊!」其中「言聽計用」即是指韓信所說...
使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僕人、隨從。《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昭上官皇后傳》:「雖宮人使令皆為窮褲,多其帶,後官莫有進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一日得了刺史之職,就有許多人來鑽刺投靠他,做使令的。」
歸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向可依怙的對象歸趨投靠。參見「三歸依」條。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州鄉媿伏,遠邇歸依。」
禁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把持、忍耐。《喻世明言.卷二三.張舜美燈宵得麗女》:「說那女子被舜美撩弄,禁持不住。」《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二:「既已投靠,就要隨我使用。禁持苦楚,不得違慢!」
腹心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之後,韓信投身項梁麾下。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但都沒有受到重視,於是他離開楚營,投靠劉邦。劉邦本來也沒有重用他,丞相蕭何知道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屢次向劉邦推薦,劉邦將信將疑,與韓信討論軍國大事之後,終於確信韓信是個人才,遂拜為大將軍。韓信屢建奇功,他先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順利取下關中,使劉邦得以還定三秦;在井徑口「背水一戰」,大破趙軍二十萬;攻克齊都臨淄後,楚將龍且領二十萬人馬來救,韓信派人用一萬多個沙袋截阻淮水,利用「半渡而擊」的辦法,趁楚軍渡水之時掘開上游的堤防,將楚軍沖得大潰四逃。楚漢對立之時,韓信被封為齊王,掌握大軍,項羽害怕他會效忠劉邦,對抗自己,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