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燈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圓形的燈,形狀似毬,故稱為「燈毬」。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元宵》:「兩朵樓各掛燈毬一枚,約方圓丈餘,內燃椽燭。」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元宵》:「諸營班院于法不得與夜遊,各以竹竿出燈毬于半空,遠睹若飛星。」
噴霧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靠蒸發或加壓作用,使液體變成細小水滴射出的器具。一般用在醫藥消毒、除蟲等方面。[例]這地區因登革熱病媒蟲指數過高,衛生人員背著噴霧器來做地式消毒。
扶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扶手的樓梯。《老殘遊記》第一回:「又都帶了千里鏡,攜了子,由後面扶梯曲折上去。」
女校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校尉本為古代武官的官名。宋元時,盛行氣毬之戲,稱毬員為「校尉」,故女校尉是指踢氣毬的女球員。元.鄧玉賓〈村裡迓古.包藏著一團兒和氣套.尾聲〉:「解卸了一團兒嬌,稍遍起渾身兒俏,似這般女校尉從來較少。」
羅可可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八世紀初源於巴黎的一種精緻裝飾藝術風格。西元一七一五年至一七四五年是羅可可傾向的集中體現,不止在建築方面,在家具、地、瓷器和金銀器亦然,尤其在繪畫上更具其典型風格。法國羅可可式的傑出範例是尚蒂依小城堡的親王沙龍。也譯作「洛可可式」。
蠟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我國民間傳統印染工藝。利用蠟的防染性,而使布料染上不均勻,且具有獨特趣味花紋的染色法。主要是以蠟刀蘸蠟液,在白布上描繪幾何圖案或花、鳥、蟲、魚等花樣,再浸入以藍色為主的靛缸,後用水將蠟煮脫,所繪花紋即現。多用於飾染衣裙、被、被單等。起源於漢代,唐代始盛行,今仍在西南苗、傜及馬來西亞等地流行。也稱為「蠟纈」。
心如刀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心如刀割」。見「心如刀割」條。01.唐.施肩吾〈貧客吟〉:「&c06033.jpg;敝衣無處結,寸心耿耿如刀切。」 
猧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狗。唐.王涯〈宮詞〉三○首之一三:「白雪猧兒拂地行,慣眠紅不曾驚。」
軍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槍炮、子彈、毛、服裝等軍事裝備。
受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病、生病。《老殘遊記》第一○回:「山地多潮溼,所以先用雲母鋪了,再加上這蓑,人就不受病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