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南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詔目錄1 背景2 南詔、唐朝與吐蕃3 南詔滅亡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背景雲南地區居住的部落,素來稱為蠻族。在池和洱海附近,土地肥沃,農業和畜牧業都有所發展,但偏遠地方則十分落後,人們還過者原始的採集生活。洱海周圍居住的白蠻,大概就是今日白族的祖先,居住北方山谷中的烏蠻,可能就是今日彝族的祖先。環繞洱海共有六個部落,稱為六詔,西元738年,南方的南詔在唐朝支持下征服五詔,建立南詔國。 南詔、唐朝與吐蕃唐朝支持南詔統一,是為了抵制吐蕃,卻不願看到南詔不斷地向外擴展,雙方立場並不一致。安史亂前唐朝朝政腐敗,地方大員貪暴,...
禪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靜慮或思惟修。梵語dhyāna的音譯。指修行者高度集中精神,緣一對象或主題作思惟而達到定,這個過程稱為「禪那」。禪那按修習層次共分成四種,稱為「四禪」或「四靜慮」。在中國,禪那通常和定沒什麼區別,合為「禪定」一詞。《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三:「須菩提言:『般若波羅蜜是法無所有,不可得;禪那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密、檀那波羅蜜是法無所有,不可得。』」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下.遊日記三》:「師獨留正殿,無具無龕,澈夜禪那不休。」
蹶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叩頭。後用來比喻歸化。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夜郎、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
文字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店的人和刻版工等。康熙五十年,戴名世也因所著「南山集」中採用永曆年號,引用方孝標(隸屬吳三桂)的「黔紀聞」,而遭夷族。雍正(註2.)時,汪景祺因所著「西征隨筆」有毀謗康熙帝之處,被處死;內閣學士禮部世郎查嗣庭赴江西出鄉試題中,引了詩經之語「維民所止」,被認為「維」去了「雍」字之頭,「止」字砍了「正」字之頭,等於是砍了「雍正」的頭,乃被捕投獄。查嗣庭病死獄中,乃曝其屍,殺其子,族人充配。雍正七年,廣西陸生柟評論「資治通鑑」,著成「封建論」十七篇,因不滿之語甚多被殺。全州謝濟世任御史,彈劾雍正帝寵信的田文鏡,被處流刑,又...
請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請求朝貢、歸化。《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夜郎、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
力爭上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工所到。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棄暴。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清.薛福成〈緬分界大概情形疏〉。〔參考資料〕 清.薛福成〈緬分界大概情形疏〉(據《庸盦文編.庸盦海外文編.卷二》引)臣因復照會外部,請以大金沙江為界,江東之境,均歸屬。明知英人多費兵餉,占此形勝,萬萬不肯輕棄,然必借此一著,方可力爭上游,振起全局。外部果堅拒不應,兩次停商而臣不顧,數次翻議而臣不顧,外部所稍依允者,印度部復出而撓之,印度部所稍鬆勁者,印度總督復出而梗之,印督至進兵盞達邊外之昔馬,攻擊野人,以示不願分地之意,臣相機理論,剛柔互用,外部謂此議非出自總理衙門,與雲貴總督,盡係使臣之私意,臣電...
終天之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死都無法消除的憾恨。指遺恨無窮。明.王紳〈南慟哭記〉:「因忍死備記于簡,以誌不忘終天之恨,使後世子孫有以知其荼毒。」《醒世姻緣傳》第七六回:「既親家得了重病,姐夫就該晝夜兼行,萬一尚得相見,免得終天之恨。」
皮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戲曲的腔調。為西皮、二黃的合稱。清初,皮黃是漢調和徽調的主要腔調,隨著漢調、徽調以及二者合流演變而成的平劇在各地流傳,對湘劇、粵劇、桂劇、劇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作「皮簧」。
西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湖泊名:(1)在浙江省杭州市城西。由錢塘江泥土積塞灣口而成,周三十里。風景極佳,為馳名中外的遊覽勝地。(2)在福建省閩侯縣西,周十餘里,晉太守嚴高所鑿。(3)在安徽省阜陽縣西北,長十里,廣二里,唐許渾、宋歐陽修、蘇軾等皆曾宴遊其地。(4)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南,是池的上游,為雲南省名勝。
沉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沉著剛毅。《三國志.卷三.魏書.明帝紀》:「明帝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六上.遊日記四》:「(嚴似祖)為人沉毅有骨,澹泊明志,與其姪讀書於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