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興致、情趣。如:「現在整日為生活操勞,那有心情蒔花養鳥!」唐.元稹〈酬樂天歎窮愁見寄〉詩:「老去心情隨日減,遠來書信隔年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物名。寄生在人、動物和植物上的小型昆蟲。頭小,口突,腹大,無翅,以吸食動物血液或植物體液為生。會傳染疾病。
王禎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癌,開始與病魔長期奮戰,1990年,久病纏身的王禎和因為心臟衰竭,在五十一歲盛年過世。 觀點以小說作為生活記錄的歷史鏡子。他曾這麼說過:「我若發現有趣的人或事,我就很願意寫出來,與讀者分享,把笑傳開。還有就是有什麼事情看不順眼,就不平則寫了。」作家應該寫他最熟悉的東西,這樣,作品才有生命與感情,讀者也才有親切感,會產生共鳴。 寫作風格採用西方現代小說、戲劇、電影的技巧,並揉合各種主義、前衛的技術與台灣鄉土材料。可以說是既鄉土,又現代。是鄉土文學論戰以來,認為「鄉土」、「現代」對立的反證。王禎和可以說是現代主義搖籃中搖出來...
馬革裹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押解一批犯人,途中他因為同情這些犯人,就擅自釋放了他們,自己也丟了官,逃到北地郡。馬援在那邊以農牧為生,因為經營得法,幾年之後變得相當富裕。但他不願成為一個守財奴,就把財產送給親人朋友。後來馬投靠光武帝,建立了許多的戰功,拜伏波將軍,封為新息侯。公元四四年,馬援已經五十八歲了,有人勸他應該退休,好好在家安享天年,不要再奔波沙場。但是馬援拒絕了,並且很豪邁地說:「現在北方還有匈奴、烏桓為患,我正要去肅清他們。身為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死在沙場上,用馬革裹著屍體送回來埋葬,怎麼可以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手中呢?」平定了匈奴、烏桓之後,馬援又前往貴州作戰。當地氣候炎熱,環境惡劣,許多士兵都得了傳染病死...
賣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靠勞力為生。漢.王符《潛夫論.讚學》:「倪寬賣力於都巷,匡衡自鬻於保徒者,身貧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鴟鴞目。嘴頗短,趾有連膜,外趾且能前後轉動。背部黑褐色,喉部有褐斑,腹部白色。性情凶猛,好棲水渚,捕食魚類為生。俗稱為「魚鷹」。
浪跡天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處流浪,走遍各地。如:「他以賣藝為生,奔走四方,浪跡天涯。」也作「浪跡天下」。
生死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以共生死,共患難的交誼。元.鄭光祖《㑳梅香.楔子》:「晉公在鎗刀險難之中,我父親挺身赴戰,救他一命,身中六鎗,因此上與俺父親結為生死之交。」《三國演義》第六八回:「凌統回寨中拜謝孫權。權曰:『放箭救你者,甘寧也。』凌統乃頓首拜寧曰:『不想公能如此垂恩!』自此與甘寧結為生死之交,再不為惡。」
瓢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處,將美麗的前翅高高舉起,打開原本合在一起的後翅,接著用力一振後就能在空中飛行。瓢蟲主要以捕食蚜蟲為生,由於蚜蟲是附著在植物上的芽和莖吸食汁液的害蟲,所以其實專吃蚜蟲的瓢蟲,對人類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助蟲。但是也喜歡吃蚜蟲身上甜汁的螞蟻,卻因此非常討厭瓢蟲。(註1)3. 瓢蟲幼蟲從卵裡孵化出來時是白色的,到了後來卻會逐漸變成黑色,所以瓢蟲的幼蟲與成蟲,長的完全不一樣,但其實瓢蟲幼蟲生性殘暴,如果蚜蟲數目不夠多時,瓢蟲幼蟲便會互相殘殺,吃同伴的卵。(註1)4. 因為瓢蟲翅膀的圖案與巫師打扮十分相似,所以瓢蟲又稱巫師蟲。瓢蟲每...
實用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結果促成了學生的成長,更增加了學生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並能適應變遷的社會。學生逐步成型的觀念,不斷成為生活上的工具。[註2] 備註[註1]George R.Knight著,簡成熙 譯(2011)。教育哲學導論,頁73。五南。[註2]George R.Knight著,簡成熙 譯(2011)。教育哲學導論,頁78~79。五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