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豺狼塞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豺狼當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豺狼當道」原作「豺狼橫道」。「豺狼」是兩種貪狠殘暴的野獸,用來比喻狠毒的惡人。《漢書.卷七七.蓋諸葛劉鄭孫母將何傳.孫寶》中記載,漢成帝時,侯文因為性情剛正,不願與他人同流合汙,因此常以身體不適為由,不願出來當官。當時京城首長孫寶很欣賞他,與他結為布衣交後,任他為東部督郵,糾舉轄區內不法之事。有一天,孫寶問他:「現在要開始剷除惡人,轄區內有這樣的人嗎?」侯文回答:「有,霸陵杜穉(ㄓˋ)季。」孫寶因為和杜穉季有淵源,不想辦他,便問:「還有誰嗎?」侯文說:「豺狼橫道,不宜復問狐狸。」意思是豺狼橫行,要抓就要先抓為害最大的,其他小狐狸不必先費心。指除害要...
笑裡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樣,貌似柔順,卻會害人。後來這裡的「笑中有刀」演變成「笑裡藏刀」,形容一個人外貌和善可親,內心卻陰險狠毒
笑中有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樣,貌似柔順,卻會害人。後來這裡的「笑中有刀」演變成「笑裡藏刀」,形容一個人外貌和善可親,內心卻陰險狠毒
一路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路人。《三國演義》第四回:「設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來一路人。」《文明小史》第一八回:「凡他二人所問的話,竟沒有對答不上的,因此他二人甚為佩服,便把他引為自己一路人。」
面善心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面親切,心裡卻很狠毒。《三國演義》第三回:「植素知董卓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禍患。」也作「面善心惡」。
慘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狠毒殘暴的殺害事件。如:「五卅慘案」、「濟南慘案」。
覷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顧、照顧。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你把孩兒親覷付,廝抬舉,這兩個不肖孩兒也有甚麼福,便做道忒賢達,不狠毒。」
良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善良的人。唐.韓愈〈原毀〉:「常試語於眾曰:『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三國演義》第四回:「設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來一路人。」
雙尾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狠毒厲害。元.無名氏〈喬捉蛇.毒似兩頭蛇〉曲:「毒似兩頭蛇,狠如雙尾蠍。閃的我無情無緒無歸著。」《水滸傳》第四九回:「那解珍一個綽號,喚做兩頭蛇。這解寶綽號叫做雙尾蠍。」也作「雙蟳蠍」。
狗行狼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狗般的行為,毫無倫理,似狼般的心機,陰險狡猾。比喻行為卑鄙,心腸狠毒。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這廝敢狗行狼心,虎頭蛇尾。」也作「狼心狗幸」、「狗心狗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