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7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希伯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閃族的一分支。初居西亞美索不達米亞,後遷巴勒斯坦,西元前一三二○年酋長摩西建立國家,至所羅門國王時期,國勢鼎盛。所羅門死後,分裂為猶太、以色列二國,前者於西元前七二二年為亞述所滅,後者於西元前五八六年為迦勒底所滅。
包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識包曼包曼(Zygmunt Bauman, 1925-)是當前英國社會學界的思想大家,其著作數量及品質同優,幾與紀登斯(A. Giddens)旗鼓相當。包曼為猶太裔波蘭人,使其游移不定的離散命運,也激勵他現身學術的堅強使命,彼此激盪,相互交錯,形成一幅人生際遇與學術研究交融一體的景致。 核心理念
海涅(Heinrieh Hein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割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宗教儀式或傳統習俗。猶太教及伊斯蘭教於男子受教時,割去生殖器包皮的儀式。在某些國家亦有割除女性外生殖器的傳統習俗。
錫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指聖經舊約時代耶路撒冷城內,今名奧弗爾山的東山。因此,聖經中多用錫安來代表耶路撒冷。另外,因為錫安為以色列人的上帝雅赫維的居所和施行政治之處,故亦用來指猶太人的故土,象徵猶太教或猶太民族的願望。
錫安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錫安,指耶路撒冷或猶太人的故土。錫安主義為起源於十九世紀後期的猶太人復國運動,目的在幫助猶太人在巴勒斯坦重建家園。西元一九四八年,由於錫安主義者的努力,猶太人終於在聯合國的同意下,如願以償的建立以色列國。時至今日,錫安主義仍以各種方式繼續發揮其影響力,更是猶太人對以色列強烈向心力的來源。
一神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信世界由一個神所創造,並且亦由祂統治,祂是全能的神。相對於多神教而言。如基督教、猶太教、回教等即為一神教。
法利賽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稱信奉猶太教法利賽派的教徒。法利賽派出現於西元前二世紀,主張遵守口傳律法,嚴格律己,篤信教義,鼓吹靈魂不死、肉體復活、犯罪要受懲罰等。西元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毀,其後法利賽人不見於史傳,但法利賽派的神學思想依舊流傳。
舊約全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教的典籍。約,指希伯來人和上帝的合約。耶穌出生以前的經典,為猶太教徒所撰,三十九卷。以希伯來文寫成,記載希伯來民族多災多難的生活史,可分為歷史書、先智書和智慧書三大類。簡稱為「舊約」。
安息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太人以一週的第七日為安息日,除禮拜外,強調休息,與親友共享家庭生活,不做任何生產性的勞動工作。安息日時間為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天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