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寶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瑰寶、珍寶
秋豪無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秋毫無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載,項羽代秦,進入關中後,劉邦的部屬曹無傷派人來告密,說劉邦攻破秦咸陽想要在關中稱王,並且把珍寶據為己有。項羽聽了很生氣,決定攻打劉邦。項羽的叔父項伯知道這個消息後,想到好友張良正在劉營,於是連夜趕去見他,要他快點離開。可是張良不肯,反而引他見劉邦。劉邦向項伯獻酒祝壽,定下兒女婚約,接著說:「我自進入關中後,軍紀嚴明,秋毫般細微的東西都不敢動用,官民登記簿冊,查封府庫,日夜等待將軍早日到來。我所以派兵鎮守函谷關,是為了防止盜賊出入,和突發的事變。我日夜盼望將軍到來,怎麼敢造反呢!希望回去代為向將軍說明。」項羽聽到項伯的轉述,...
席珍待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列珍寶於席上,以待人選用。比喻身懷才德,待人聘用。參見「席上之珍」條。如:「他席珍待聘已多時,可惜至今仍未得遇伯樂。」
璞玉為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未經琢磨的玉石當普通石頭。比喻見識短淺。《幼學瓊林.卷三.珍寶類》:「楚王以璞玉為石,兩刖卞和之足。」
頷下之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驪龍頷下有珍珠必於深淵中,待驪龍熟睡之際,方可取得。典出《莊子.列禦寇》。比喻難得的稀世珍寶
財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錢財珍寶。《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劉祐傳》:「時權貴子弟罷州郡還入京師者,每至界首,輒改易輿服,隱匿財寶,威行朝廷。」《宋書.卷九一.孝義傳.徐耕傳》:「旱之所弊,實鍾貧民,溫富之家,各有財寶。」
辭色俱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聲色俱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聲色俱厲」一語,普遍出現在晉和六朝的文獻,例如裴啟《語林》、劉義慶《世說新語》、《晉書.卷六.明帝紀》等。在較早的《語林》中提到一段故事:晉時石崇與王愷鬥富,用盡了華美的東西來裝飾車馬服飾。晉武帝是王愷的外甥,經常幫助王愷,給他一些珍寶。有一次,晉武帝把一枝高二尺左右的珊瑚賞賜給王愷,這珊瑚樹枝條茂盛,世上很少有能與它媲美的。王愷把它拿給石崇看。石崇用鐵如意敲它,隨手就打碎了。王愷非常惋惜,聲音臉色都非常嚴厲。石崇說:「不值得遺憾。」就叫手下把自己的珊瑚拿來,高達三尺、四尺,光彩奪目,總共有六十多枚。王愷看了神情顯得迷惘,一付若有所失的樣子。後來「...
力不從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ˋ,突然。 ※◎2《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二十一年冬,車師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國俱遣子入侍,獻其珍寶。及得見,皆流涕稽首,願得都護。天子以中國初定,北邊未服,皆還其侍子,厚賞賜之。是時賢自負兵強,欲并兼西域,攻擊益甚。諸國聞都護不出,而侍子皆還,大憂恐,乃與敦煌太守檄,願留侍子以示莎車,言侍子見留,都護尋出,冀且息其兵。裴遵以狀聞,天子許之。二十二年,賢知都護不至,遂遺鄯善王安書,令絕通漢道。安不納而殺其使。賢大怒,發兵攻鄯善。安迎戰,兵敗,亡入山中。賢殺略千餘人而去。其冬,賢復攻殺龜茲王,遂兼其國。鄯善、焉耆諸國侍子久留敦煌,愁思,皆亡歸。鄯善王上書,願復遣子入侍,更請都護。都護不出,誠...
至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珍寶
席上之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禮記.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比喻美善的德性或人才。《幼學瓊林.卷三.珍寶類》:「賢乃國家之寶,儒為席上之珍。」《紅樓夢》第一一五回:「世兄是錦衣玉食,無不遂心的,必是文章經濟高出人上,所以老伯鍾愛,將為席上之珍。」也作「席珍」、「席珍待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