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東風射馬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請與明月同。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折楊皇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注解〕 (1) 不直:沒什麼價值。直,通「值」,抵得上。 (2) 東風:春風。 (3) 射:吹掠。
秦庭之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秦庭之哭1.1 出處1.2 由來1.3 例句1.4 參考書目 秦庭之哭事急而苦苦哭泣,求助於人的意思。比喻像敵國討救兵。(註2) 出處左傳:「吳入楚,申包胥如秦乞師,立秦庭倚牆而哭。」(註2) 由來春秋時代楚國伍子胥和申包胥是好朋友。後來因為受到費無忌的陷害,伍子胥竟致家破人亡,父兄皆被楚平王殺掉。伍子胥在逃亡時對申包胥說:「我依定要毀滅楚國,以報親仇。」申包胥說:「為了忠字,我一定要保存楚國。」後來,伍子胥投奔吳國,受到吳王闔盧的重用,過...
成淵高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市立成淵高級中學,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之名校,位於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二段235號。目錄1 校史2 校名由來3 知名校友4 社團介紹5 參考文獻6 外部連結 校史1897年本校創立,為台灣最早的夜間中學1952年設立初中部1955年設立高中部1961年省辦高中政策,高中部學生移到成功高中就讀1968年改制國中1996年改制高中,並試辦「綜合高中實驗課程」2004年英語實驗班創立2008年數學實驗班創立。<ref>認識成淵-簡史</ref> 校名
以暴制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以暴制暴1.1 【出處】1.2 【釋意】1.3 【由來】1.4 【應用】1.5 【同義】1.6 參考書目 以暴制暴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以暴制暴兮,不知其非也。」 【釋意】本謂除掉一個壞的,換來的卻是另一個壞的;今則用以表示以暴力去消滅暴虐者。 【由來】殷朝時代,有一個小國叫做孤竹國,是殷湯時所封的。孤竹國君有三個兒子,大的叫伯夷,最小的叫叔齊。依據傳統,接替君位的應該是伯夷,但孤竹君卻偏愛叔齊,想傳君位給叔齊。後來孤竹君死了,叔齊想...
公平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平理論目錄1 由來2 理論原則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由來在學校裡,所有公務人員包含教師,行政人員,甚至是學生都為了人人平等而出現問題,學生對於教師擁有特權感到不滿,例如教師掌握了學生學習成果的全部,也就是成績的批改,這對於學生而言,如同掌握了生殺大權般的可怕,相對的也產生學生對於公平的感受,同樣認真的情況下,在不同老師的審核下他們即使學會同等概念,得到的卻是不同的成績,甚至落差甚遠,同樣地,當一個對於學生認真負責的老師,每天付出最大的心力在處理...
散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遣煩悶,使心情舒暢。《西遊記》第一回:「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看見春光明媚,巴不得尋個事由來外邊散心耍子。」
日暮途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日暮途遠1.1 【出處】1.2 【釋意】1.3 【由來】1.4 【應用】1.5 【反義】1.6 參考書目 日暮途遠 【出處】史記。伍子胥傳:「為我謝申包胥曰,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釋意】天已經黑了,而路途仍很遙遠。比喻所有的途徑都試行過,目前已經技窮力盡了。 【由來】春秋時代,楚平王的太子建有兩個太傅,一個叫伍奢,一個叫費旡忌,其中費旡忌不忠於太子,伍奢則忠心不二。有一次,平王派費旡忌到秦國替太子接秦女來結婚,待接來之後,因見...
潘希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併,最後併入現在的浙江大學),大學期間,受業於詞學大師夏承燾門下,飽讀中西文藝作品。「琦君」筆名的由來,是因夏承燾老師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來稱呼她,再加上「君」字的敬稱。中日戰爭期間,父親潘鑒宗與母親葉夢蘭接連因病過世,琦君遂成潘家支柱。1941年,大學畢業,任教於上海匯中女中。1943年,返鄉任教於永嘉縣中(今溫州二中)。1945年,抗戰勝利回杭州,任教於母校之江大學,兼任浙江高院圖書管理員,而後轉入蘇州法院擔任機要秘書,開始了往後數十年,在司法界與教育界並行的工作。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擔任高檢處書記官...
不留餘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卿去向齊王遊說。《戰國策.趙策三》中記載這段故事,其中一段「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即是這句成語的由來。「遺」是遺留的意思,「不遺餘力」是指一點力量都不會留下,竭盡全力之意。後來「不遺餘力」就被用來形容竭盡全力,毫無保留。
振臂一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振臂一呼1.1 出處1.2 由來1.3 例句1.4 引用相關文獻 振臂一呼形容出面號召群眾,激勵人們的力量。振臂有舉手表示奮發的樣子。(註2) 出處李陵答蘇武書:「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註2) 由來漢武帝天漢二年秋天,匈奴屢次侵略邊境,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在祁連山附近攻打匈奴右賢王;騎督尉李陵則自請帶領五千名步兵,從居延海北方出發,分散匈奴的兵力,免得匈奴全力攻擊貳將軍。約定之日期過後,李陵就撤兵回來,在歸途中,碰巧遇到了匈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