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垃圾桶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垃圾桶理論(The Garbage Can Theory)1.1 *(一)由來:1.2 *(二) 垃圾桶模式特徵:1.2.1 1.目標模糊 (problematic preferences)1.2.2 2.手段或方法的不確定 (unclear technology)1.2.3 3.流動性參與 (fluid participation)1.3 *(三) 垃圾桶決策模式1.3.1 1.問題(Stream of Problems)1.3.2 2.解決的方案的速度(Rate of Flow of Solutions)1....
月下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月下老人1.1 【出處】1.2 【釋意】1.3 【由來】1.4 【應用】1.5 【同義】1.6 參考書目 月下老人 【出處】續幽怪錄:「唐韋固旅次宋城,遇老人倚囊做向月下檢書,問囊中赤繩,云此以繫夫婦之足。」 【釋意】古代掌管婚姻的人,即媒人的意思。<註1> 【由來】唐朝有一個人名叫韋固,有一次他到宋城旅行,住宿於南店中。到了晚上,他看見一個老人在月光下對著月光翻閱一本又大又厚的書,韋固便問他說:「老爺爺,你看那本是什麼書?那老...
芍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橙紅等色花期:二月至六月用途: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花語:含羞、羞澀、羞恥心 介紹芍藥其名之由來,根據清朝李時珍《本草》之記載:「芍藥,猶綽約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綽約,故以為名。」而陳淏子的《花鏡》中則提到:「園林中苟直得宜,則花之盛,更過於牡丹。」芍藥,其姿豔而外型與牡丹相似,然實際上芍藥屬於草本,而牡丹則為木本,而在春末夏初之際,牡丹凋謝,而芍藥則依然璀璨盛開,因此被稱為「婪尾春」。另外,芍藥又被稱為「荑草」、「荑藥」、「將離」等名。(註1)芍藥為毛莨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芍藥根之部分由根頸、塊根和鬚根組...
春光明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春景妙麗動人。元.宋方壺〈鬥鵪鶉.蝶使雙雙套.紫花兒序〉曲:「時遇著春光明媚。人賀豐年,民樂雍熙。」《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到得時節頭邊,看見春光明媚,巴不得尋個事由來外邊散心耍子。」
跳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跳繩的由來繩與我們的生活相當密切,早在古遠的時代,老祖宗們就拿它來記 事,用它來捆紮收穫的農作物、搬運東西,或是驅使牛馬等家畜,是人類生活上重要的工具之一。而繩子在孩子們眼中更是童年不可缺的童玩之一。他們利用繩子玩出來的遊戲,就叫跳繩。然而跳繩,大類而言,可分為「單人跳繩」與「多人跳繩」兩種,溯其歷史,單人跳繩早在南北朝時即已出現,多人跳繩則遲至明代始見記述。在古代,跳繩叫「跳百索」,這遊戲在我國起碼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最早是孩子們在春節時興的一種遊戲,所謂「跳百索」,就是因為當繩飛轉時,可以幻成千百條,而顧名 思義。...
緣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物的由來
感覺動作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感覺動作期1.1 由來1.2 定義1.3 物體永存1.4 參考書目 感覺動作期 由來為皮亞傑的認知發展中最初的一個階段,主要在描述剛出生嬰兒的歷程,大約是一出生到兩歲期間。 定義在感覺運動期,嬰兒賴以吸收外界知識的基礎,主要是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與手的動作。註1此時期的嬰兒具有一些天生的反射動作,其對於外界的刺激都會有一反應,而這就是所謂的反射動作,並且藉由這些反射來認識外在事物,進而形成基模的產生,例如當用手靠近嬰兒的嘴巴時,他們可能會...
一薰一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薰一蕕1.1 【出處】1.2 【釋意】1.3 【由來】1.4 【應用】1.5 【反義】1.6 參考書目 一薰一蕕 【出處】左傳:「一薰一蕕,十年上猶臭。」 【釋意】一香與一臭。比喻一好一壞,不能相提並論。 【由來】春秋時,晉獻公想立儷姬為夫人,先用龜卦算一下,結果不吉利,改用蓍草的卜筮法,結果卻是吉利的。獻公說:「那就依筮吧。」卜人說:「不可,因為卜辭上說『專之渝,攘公之羭(美也),一薰一蕕,十年後上猶有臭。』」意思是說獻公專心愛儷姬太過...
出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來源、由來
雞口牛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雞口牛後1.1 出處1.2 由來1.3 例句1.4 參考書目 雞口牛後比喻寧願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也不願意在局面的地方聽人使喚。(註2) 出處戰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註2) 由來戰國時代,遊說之風十分盛行,許多人只憑一張伶俐的嘴巴,便遊遍天下,到處受人尊重。蘇秦就是這樣一個說客。他起先拜在縱橫家鬼谷子的門下學藝,經過一年多的刺骨苦讀,最後終於踏上遊說的旅途,周遊於各國之間。他先後遊說過燕、韓、趙、魏、齊、楚、秦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