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55.05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綠鸚哥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略側扁。頭部輪廓隆起,使得在眼正上方具垂直地隆起物。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不完全被上唇所覆蓋;後端具2顆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3-4(通常為3);頰鱗2列,上列為4-5鱗;下列為4-5鱗。胸鰭具15軟條;尾鰭於幼魚時圓形,成體為稍圓形到截形。成體之體色為深綠褐色;自頭部、胸部至尾鰭基部均為暗褐色;背鰭及臀鰭為褐色,具綠色外緣;胸鰭為褐色,具灰藍色外緣;腹鰭及臀鰭為深褐色。
黑喉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latysterira peltata
體長13公分,喙黑色,眼的上方有橢圓形亮紅色的肉垂裸毛區,由頭、背、翅及尾羽為黑色,略有金屬光澤,尾羽外緣白色,下腹除胸前有一黑色細橫帶外,皆為白色,腳黑色,雌鳥大致似雄鳥,但喉至前胸與背部為一致的黑色,亞成鳥背部較灰,覆羽及飛羽外緣為黃褐色羽緣,胸前為淡褐色。
共3亞種,分布於熱帶非洲,海拔約1,000~3,000公尺。
在高地森林區域活動,亦包括潮濕的灌叢及庭院,單獨或成對在樹木及灌叢間不斷的跳動覓食,尋找昆蟲,但不常於空中捕捉飛蟲,拍翅時有聲音。巢為杯狀,築於小樹叉或水平的樹幹上。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鶲科(Family Platysteiridae)
倒葉足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具小葉柄,葉背和葉面同色,頂羽片羽裂、漸縮。

叉紋砌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0mm;頭部與體軀淡橘褐色;前翅寬,頂角稍突出,外緣微向外彎,前中中段至臀角具有一棕色直線帶紋,於亞前緣段分叉一短線紋達前緣,其餘區間具有數條波曲狀橘褐色細線紋,內緣中段常具有一大面積棕色暈斑;後翅白色略帶反射光澤。
粒材小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蟲體長4.45-4.6 mm。體黃棕色至紅棕色,有時翅鞘顏色相對較深。前額平隆,額面中線兩側密布深陷刻點且有濃密長額毛。觸角錘節傾斜橫斷。近四方形的前胸背板前緣無突起物;中央峰頂明顯,表面全為區,前區突較大且排列鬆散,突間有平坦空隙,後區突較小,排列緊密,具淡黃色直立長茸毛。翅鞘兩側緣平行至尾端1/5處開始收尾,後側緣有明顯粗糙成列的粒;翅鞘頂部的刻點溝由不規則的單列刻點組成,刻點內有茸毛。溝間部平坦、光亮且具不規則列的小淺刻點,朝斜面方向的溝間部有粒及長直茸毛。翅鞘斜面和頂部之間的轉變不明顯,斜面的傾斜相當緩和,斜面隆起且茸毛多。第1 及第2刻點溝微微下陷,刻點明顯且排列較翅鞘...
多型珊瑚枝小變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衣體小形,擬子柄短,小於2cm;先端著生粉芽,極為明顯;擬子柄基部的棘枝呈扁平狀,棘枝具淡灰色微腫狀邊緣,微細;直徑約1mm;頭狀體疣狀。本變種變化多端。
紹德龜金花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複眼之間的突起強烈向前變寬,中央縫線消失;體背黑褐色,扁平區紅褐色,腹面黑色,腹部黃褐色,頭部及腳紅褐色,表面之條狀突起不明顯。體長:5.0-5.5mm。有些個體前胸背版基部及翅鞘前後方出現不明顯的括弧狀白色紋。 
顯長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3mm;觸角絲狀,雌蟲與雄蟲者皆短於前翅前緣;體軀褐棕色;前翅褐棕色參橄欖綠色,中段參有橫色銀灰色斑,腎紋斑圓形框黑邊,頂角端向中央延伸一段黑棕色斜帶斑,帶斑外側襯有白色短斑;後翅前半部乳白色帶反射光澤,端室斑與翅身後半部褐棕色。外觀近似柳田氏長角蛾(Risoba yanagitai),然而本種雄蟲前翅後中線呈斜鋸齒而非斜直線,該種雌蟲體軀具大範圍乳白色,以此可作初步鑑定。
足蕨鼻植羽節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形為卵形,體長約140微米,背盾板葉小,背剛毛位於背盾板後緣之前,背剛毛向前伸展,雌性蓋表面具有縱脊,羽爪單型、五裂。

蔓澤蘭節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形為蠕蟲狀,體長約216微米,背盾板葉微小,背剛毛位於背盾板後緣,背剛毛向後伸展,雌性蓋基部具橫脊,中間有縱脊,羽爪單型、五裂。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