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髓神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生理學名詞。從髓分出來的末梢神經,稱之為髓神經,共31 對,從柱的上區分為:頸椎神經8 對、胸神經1 2 對、腰神經5對、薦神經5對以及尾骨神經1對。髓神經束或稱通路,有兩大神經束 感覺神經; 運動神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磨,消耗、磨損。磨梁指躺著、臥著。如:「你整天磨梁,不出去工作,也不是辦法。」
百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棘皮動物,海百合類。外形與一般種類不同,體下無五角形長柄,體外有輻狀十條,臂五條尖而旋曲。
椎滑脫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醫學名詞。「Spondylo」希臘文為「椎的」之意。「Listhesis」則為「椎滑脫之狀態」。椎弓和椎體裂離分開,形成不相接狀態,因此上面的椎體容易和其下面的椎分離向前方移動,稱之為椎滑脫症。椎滑脫症依其情況不同分成四種類型: 椎體四分之一幅度向前滑脫時為第一度; 椎體二分之一幅度向前滑脫時為第二度; 椎體四分之三幅度向前滑脫時為第三度; 椎體完全向前滑脫時為第四度。
硬介殼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成蟲半球形,體長約3.0mm,體表栗色,暗褐色或黑褐色。體背面明顯可見突起較高的"H"形隆
生芽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短直立莖,二回羽裂,羽片線形。小羽片約裂至四分之三處,羽軸兩側之裂片等長,葉軸頂端有一不定芽。孢子囊群長條型,沿小羽軸兩側生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腰骨。椎骨的下部五骨節,支撐筋肉,下端和尾骨連。
羽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覆瓦狀(Roof tiles like)
黃頭斜葉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頭斜葉蟬 (Bundera flavocapitata Kato)體色為黑色,頭頂在後緣具棕色斑紋,一直達到前胸背板前緣部份;雌蟲小楯板在中線前端具淡黃色斑紋;顏面棕色,具三條黑色斑紋,一條在前緣,二條在頭楯側緣;頭楯端部黑色;雄蟲前翅橘或黑色,若為橘色,則中央部份為帶紅的棕色且爪脈為橘色,若為黑色,則爪脈具紅色帶紋,或前緣和爪脈區具淡黃色帶;雌蟲前翅黑色,在前緣和爪脈區具金色帶紋。本種可發現於池端、鞍馬山,寄主植物及相關生物學資料仍未知。本種之敘述主要引用黃坤煒 (1992) 之文獻。
北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ubalaena glacialis (Linnaeus, 1758)
出生時體長4.5~6公尺,成體可達18公尺,雌性較雄性稍大。所有種類中體型最粗大者。頭巨大,可佔體長1/3。唇線由吻基向吻前方明顯拱起,由頭背俯視,其上頜非常細窄。胸鰭寬大,扇形。無背鰭或背。尾鰭寬,後緣中央凹陷,兩側平直。體色大多為黑色,但在腹部及下巴處有些大型白塊斑,頭上有許多皮繭,也有許多鯨蝨和藤壺寄生其中,在吻端背面者最大的皮繭,稱為bonnet。因兩個噴氣孔分隔較遠,本種之噴氣柱為V型,可達5公尺高。鯨鬚板為棕灰至黑色,長達3公尺,上頜每側各有200~270枚。鯨鬚板內側繸緣細密,反映出本種以微小的生物為食。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及亞極區海域。目前在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各有一族群,北太平洋的族群非常小,分布資訊少,瀕臨絕種。
通常單獨出現,母子對或形成少於12隻的小群出現,在生殖或攝食區可能形成大群。在水面上行為有時活躍,常在深潛前高舉尾鰭。生殖時雄性之間未見劇烈攻擊行為,可多重交配,但交配以大量精液競爭受孕率。幼鯨在冬春季於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出生。本種攝食橈足類,通常是在水面附近微張著口,緩慢移動,濾食密聚的浮游生物。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鯨目(Order Cetacea)
鬚鯨亞目(Suborder Mysteceti)
鯨科(Family Balaenid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