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價值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便是一個獨立的主體,無法輕易做動搖,如同我們在行事作風上,往往依循著傳統的作為。因此在學者福斯特的論點中認為,傳統的價值可能阻擋了社會的進步還有經濟的發展。 關鍵字中文:價值問題英文:Value problem 參考書目註1 高廣孚。教育哲學,頁119-121。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註2 詹棟樑。現在教育哲學,頁552-554。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循環論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推理論證的過程中,以待證的結論作為其證明所依據的理由的論證方法。也稱為「丐辭」、「乞求論點」。
休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疑;所有的教條,不管是宗教的或科學的,皆變成令人懷疑的。何根漢將休謨的哲學作了以下的摘述:休謨提出的論點為我們獲致任何事物的所有結論,是依據主觀的經驗而來,因為我們曾直接遭遇到的唯一事物。依照休謨的觀點,所有有關物理世界性質或有關道德的敘述,源自觀念以及觀念激發的情感,和該源自的方式相同的是,觀念係由聯結律組織而成。即使對許多理性主義者來說,非常重要的因果概念。在休謨的哲學中,被簡化為心靈的習慣。比方說,即使B總是跟隨在A之後,而且二者間的間距總是相同,但我們不能下結論說A引起B,因為我們沒有可用來證實兩種事件之間存有真...
著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撰文以闡述自己的論點。《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朔因著論,設客難己,用位卑以自慰諭。」《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一》:「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
分散式建構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散式建構論(distributed construction)分散式建構論由Resnick於一九九六年提出,除了以往建構式主義所強調「知識即共識」之外,更指出在這多元的社會哩,知識的元素其實是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與不同人身上,因此透過社群的互動及人群的合作,能更廣泛有效的獲取知識,此一論點乃是把認知與智慧視為是「個人」與「環境」互動的產物,而「環境」不只限於他人,也包含他人完成的作品,因為作品內的知識也能激發個人的學習。分散式建構主義的實踐可分為三個層次:討論建構、分享建構以及合作建構。以下說明把建構學習的理念引入網路環境...
一隙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詰難,有時用連綿詳細的說理,有時針對對方理論的弱點進行批判,或用尖銳的語言攻擊,或用生動的比喻突出論點,使得論點不斷地深化,給人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相刺〉篇中,桓寬便借大夫之口說道:「如果只通過一個小孔來看事物,就好像只通曉一個道理,而不知權衡整體,便以自己的無知來非議他人的論點,正如夏天的蟬不知道冬天的冰雪一樣,而這也正是像孔子、孟子這樣的聖人無法受到重用的真正原因啊!」後來「一孔之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的見識狹隘淺薄,無法通曉整體。
正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辯論時,對辯論主題持贊成意見的一方。[例]辯論賽中,正方提出多項論點,駁倒反方所持的理由。
引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用、根據。如:「他引據這些實際的調查統計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論點。」
療育服務理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w, 1978)是根據兒童當他們在發展上準備好去學習時,則將會自然地發展與學習這樣的信念。依照這樣的論點,療育人員的角色是比較被動的。他們的角色是去準備 與提供發展上合適的材料,但並不干預。學習環境通常是以設置諸如「家事角落」、「圖書角落」、以及充滿吸引人、兒童尺寸的材料之繪畫區等活動區塊為特色,而由兒童自行選擇他們想花時間去活動的區域。多年來,此一模式多被認為並不適合較重度與普遍性障礙的兒童。然而,最近對身心障礙兒童融入與其他同年齡兒童的環境,諸如遊戲團體、家庭日托、幼兒園等之強調,已導致重新考慮兒童發展模式的價值。 ...
桑代克的效果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種關注與所有的功能論者的觀點大致一致。 結論桑代克的效果律所依據的幾個基礎受到抨擊。評論家指出,他論點是循環的:如果反應的機率提高了,便可說對事件感到滿意的狀態。如果下降便指沒有呈現令人滿意的狀態。一般相信,此種情境不適用考驗理論,與其以同樣的事件(增加或減少反應的機率)來測出學習與對事件 滿意的狀態二者。稍後,桑代克的支持者以為這個評論無效,因為某些事情一旦成為令人滿意的事物,便可用它的情境改變行為。亦即,滿意的事物具有「轉換情境」的特質,所以循環性的觀點可以保存效果律。 關鍵字中文: 桑代克的效果律英文: Law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