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7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休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休謨目錄1 人物觀點2 實際結果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人物觀點休謨提出進一步的論證,他雖同意柏克萊所認為的,對於物質環境我們無法確知,但更進一步的認為沒有任何一件事物是能確定的,對休謨來說,心靈無異是觀念、記憶、想像和感覺之流。(註1)但是這並不否認休謨也具有經驗論和聯結論者的學識。他堅信人的知識由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息。如:「休息」、「休假」、「休養生息」。
停止。如:「休業」、「休學」、「休會」、「休兵」、「休止符」。
不要。如:「休管」、「休想」、「休問」、「休怪」。
舊社會丈夫主動向妻子解除婚約。如:「休妻」、「休書」。
歡樂。如:「休戚與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謀略、計畫。如:「良謨」、「宏謨」、「嘉謨嘉獻」。唐.羅隱〈題磻溪垂釣圖〉詩:「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
2.姓。如晉朝時大夏有謨固。
無。宋.馬令《南唐書.卷二一.黨與傳下.查文徽傳》:「越人謨信,未可速進。」
經驗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張以歸納的方法和實際經驗,去追求真理或發現法則。以「知識是經驗的累積」為信條,相信科學的知識可用經驗證實的哲學思想和政治理論。代表人物有洛克、休謨等。
洛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經驗主義代表人物約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為英國哲學家。洛克與喬治‧貝克萊、大衛‧休謨三人被列為英國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此外他也在「社會契約理論」上做出重要貢獻。他發展出了一套與湯瑪斯‧霍布斯的自然狀態不同的理論,主張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並且保障人民擁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自然權利時,其統治才有正當性。洛克相信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時,社會契約才會成立,如果缺乏了這種同意,那麼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權利。二、著作《人類悟性論》、《教育論叢》,提倡經驗主義的...
理性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上學的理性主義者,是一位重視科學的經驗主義者。伊曼努爾·康德|康德開始時是一位理性主義者,但是經過休謨(David Hume)的“將他從沉睡中喚醒”的著作(人類理解研究)的熏陶,他成了理性主義者以及經驗主義者的綜合體。現在“理性主義者”表達一種人類行為應該由理性所支配的觀點(這種觀點被歐洲理性主義者以及類似的經驗主義者所認同)。目錄1 唯理主義者1.1 蘇格拉底2 參考資料3 外部連結4 以上資料來源 唯理主義者唯理主義是哈耶克(Frederich von Hayek)經常使用的概念,主要用以指代過分強調理性的經濟學等...
康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驗,可分類出某些思考範疇。例如:康德指出我們具有像因果概念、統一性、及完整性等概念,但是我們從未如休謨所說的體驗到可以實證方式處理的這些事物的任何一種。這些思考範疇或「官能」,不是我們感官經驗的一部分,也不是由感官經驗衍生而來。康德以為,假使這些思想不是感官經驗的結果,就必定是天賦的思考範疇,天賦的心理官能被置於我們的感官經驗之上,賦予感官經驗結構和意義;康德認為有十二種的天賦官能使我們對物理世界的經驗能產生意義,譬如統一性、整體性、真實性、存在、必然性、相互性和因果概念等。 結論照康德的說法,我們能意識體驗到的事物,...
問題導向學習的理論基礎本源於理性主義與認知心理學。不同於培根 (Bacon)、洛克 (Locke)、休謨 (Hume) 等經驗主義者人所之主張-認為人心靈呈現一種空白的狀態 (tabulae rasae)。理性主義者如西方蘇格拉底 (Socratic)、柏拉圖 (Plato)、笛卡兒 (Descrates)、康德 (Kant) 等均認為人的理性 (reason) 為一切知識的本源,而個體則被假定為擁有與生俱來的觀念,同時,在教學方法上亦非常注重引發潛藏在人們內在的能力,是為引導式教學,而且美國學者杜威 (Dewey) 亦...
雪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浪的猶太人》並出版了諷刺小說《扎斯特羅奇》。1810年,18歲的雪萊進入牛津大學,深受英國自由思想家休謨以及葛德文等人著作的影響,雪萊習慣性的將他關於上帝、政治和社會等問題的想法寫成小冊子散發給一些素不相識的人,並詢問他們看後的意見。1811年3月25日,由於散發《無神論的必然》,入學不足一年的雪萊被牛津大學開除。雪萊的父親是一位墨守成規的鄉紳,他要求雪萊公開聲明自己與《無神論的必然》毫無關係,而雪萊拒絕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門。被切斷經濟支持的雪萊在兩個妹妹的幫助下過了一段獨居的生活,這一時期,他認識了赫利埃特·委斯特布洛...
珍奧斯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斯汀的作品不屬於浪漫主義,而更接近新古典主義的風格。比起同時代的華茲華斯和拜倫,奧斯汀的精神也許接近休謨和洛克。剛獲出版時,奧斯汀的作品並未獲得很高聲譽,然而司各特爵士對她評價很高:「這位年輕的女士很擅長描寫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人物,是我所見之中最高妙的。」奧斯汀對司各脫也很欣賞。在奧斯汀的最後一部小說《勸導》中,小說人物對司各脫的作品讚賞有加。而早在《理性與感性》中,女主人公瑪麗安已經將司各脫司各脫視為最愛的作家之一了。推崇奧斯汀的人還包括麥考萊(Macaulay),柯爾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