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親痛仇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書.卷三三.朱浮列傳》朱浮字叔元,沛國蕭人也。初從光武為大司馬主簿,遷偏將軍,從破邯。……浮年少有才能,頗欲厲風跡,收士心,辟召州中名宿涿郡王岑之屬,以為從事,及王莽時故吏二千石,皆引置幕府,乃多發諸郡倉穀,稟贍其妻子。漁陽太守彭寵以為天下未定,師旅方起,不宜多置官屬,以損軍實,不從其令。浮性矜急自多,頗有不平,因以峻文詆之;寵亦佷強,兼負其功,嫌怨轉積。浮密奏寵遣吏迎妻而不迎其母,又受貨賄,殺害友人,多聚兵穀,意計難量。寵既積怨,聞〔之〕,遂大怒,而舉兵攻浮。浮以書質責之曰:「……方今天下適定,海內願安,士無賢不肖,皆樂立名於世。而伯通獨中風狂走,自捐盛時,內聽驕婦之失計,外信讒邪之...
秋收冬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秋天收割穀物,冬天貯藏糧食。後被喻為一年的農事。《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孤本元明雜劇.三化邯.第一折》:「這力田呵,春耕夏耨,秋收冬藏,無飢寒之憂,何為不樂?」
三寸之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寸不爛之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舌頭是說話的主要器官,長約三寸,古人多用「三寸舌」或「三寸之舌」來表示口才。例如《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載,戰國時,秦國攻打趙國,首都邯被圍,情況相當危急。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援,想聯合楚國來抵抗秦國。平原君要從門下食客選二十個人一起去楚國,但挑來挑去只挑到十九人,還剩一個人挑不出來,有個叫毛遂的人便自我推薦,平原君姑且接納了他。到了楚國,平原君一直不能說服楚王援助趙國。毛遂仗劍向前,向楚王分析情勢,義正辭嚴,氣勢凌人,楚王便答應與趙國訂立盟約。平原君完成任務回到趙國後,讚賞毛遂說:「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我們趙國的地位大大提升,...
智勇雙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智慧與勇氣兩者兼備。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韜,智勇雙全,寸鐵在手,萬夫不當之勇。」明.湯顯祖《邯記》第一六齣:「俺國里悉那邏丞相,他智勇雙全,一步九算。」也作「智勇兼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邯」條。
呂不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不韋(約西元前290-西元前235年),生於衛國濮陽,曾在陽翟經商,因「販賤賣貴」而「家累千金」。 生平在趙國邯經商時,偶然結識秦國交給趙國的王室人質嬴異人,認為「奇貨可居」,決定幫助嬴異人返回秦國,又將妻子趙姬夏蓮送給嬴異人,生下一子嬴政,並資助嬴異人千金,將他返回秦國。又以五百金購珍寶獻與華陽夫人,華陽夫人勸安國君嬴柱立異人為嫡嗣,改名子楚。待嬴異人繼位,即秦莊襄王,以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陽十萬戶。三年後秦莊襄王病卒,十三歲的嬴政繼位,即後來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常與太后私通,後以「大陰人...
一枕黃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黃粱一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朝開元年間,有一個窮困潦倒的盧姓書生,在一次路過邯的途中,在一家旅店裡巧遇一位呂姓道士,兩人相談甚歡。言談中,盧生感慨自己人生不得意,有志難伸。交談了一陣子後,盧生感到疲倦,想休息一下,此時旅店的主人正在蒸煮著黃粱飯。於是道士就拿了一個枕頭給盧生,說:「你枕著這個枕頭好好睡一覺,就可以如你所願,得到榮華富貴。」睡夢中,盧生夢到自己娶了一個崔氏大戶人家的女兒為妻。仕途非常順遂,連連升遷,位高權重且俸祿極為豐厚;擁有許多良田、宅第、美女和馬匹,享受著無盡的榮華富貴,一直活到很老才死去。此時,盧生因為伸了個懶腰而醒了過來,發現自己睡臥在旅店中,而道士仍...
慾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上黨成為屬地。但這一來激怒了秦,轉而攻打趙。秦將白起在長平大敗趙軍,阬殺趙投降士卒四十餘萬,國都邯幾乎不保。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傳》文後,以這段歷史事件來評論平原君,說:「平原君是個文采風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淺,不能看透整個局面。」因為貪圖上黨,使得趙幾乎亡國,就像俗話說的:「利令智昏。」從司馬遷已引用這句俗語來看,「利令智昏」一語的起源相當早,就是用來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亂。
列鼎而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聲譽崇高,享有尊榮的地位。《孔子家語.卷二.致思》:「親歿之後,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明.湯顯祖《邯記》第二九齣:「你說大丈夫當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使宗族茂盛而家用肥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想念、思念。《詩經.小雅.四牡》:「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三國魏.邯淳〈漢鴻臚陳紀碑〉:「思齊古公,邠土是因,不忘諗國,惠我無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