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9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寸之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能言善道,長於言辭的口才。《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於百萬之師。」漢.揚雄〈解嘲〉:「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也作「三寸不爛之舌」、「三寸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詞。用於計算長度的單位。公制一寸等於十公分。或稱為「公寸」。
形容小、少。如:「寸土」、「寸步不離」、「一寸光陰」。
距離人手一寸的經脈部位。如:「寸口」。
方寸:比喻心。如:「方寸已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口腔內識別味道的器官,也是發音器官。如:「舌頭」、「舌音」、「舌尖」、「舌根」。
指說話的事。如:「長舌」、「饒舌」、「舌戰」。
物體像舌頭般的部分。如:「帽舌」、「鞋舌」。
火舌:火焰冒出像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毛遂自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一、解釋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 二、故事秦軍圍攻邯鄲時,趙王曾派平原君去求援,當時擬推楚國為盟主,訂立合縱盟約聯兵抗秦。平原君約定跟門下有勇有謀文武兼備之食客二十人同往楚國,不必到外面去尋找。誰知當挑選食客時,只選得十九人,還差一人,已無從挑選。這時門下食客中有人名毛遂者,逕自向平原君自我推薦,願一同前往。平原君起初以毛遂進門三年竟未有絲毫的鋒芒畢露而被左右近臣注意以及...
一言九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平原君1>已定從2>而歸,歸至於趙3>,曰:「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4>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5>,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6>。毛先生以三寸之舌7>,彊8>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注解〕 (1) 平原君:?∼西元前351,名勝,戰國趙武靈王之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2) 從:通「縱」,指合縱,是戰國時蘇秦倡導聯合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政策。 (3) 趙:戰國時七雄之一,與韓、魏分晉立國,都邯鄲,後為秦所滅。 (4) 毛先生...
三寸不爛之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能言善道,擅長辭令的口才。《三國演義》第三回:「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可乎?」《西遊記》第三八回:「我這去,但憑三寸不爛之舌,莫說是豬八戒,就是『豬九戒』,也有本事教他跟著我走。」也作「三寸之舌」、「三寸舌」。
三寸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能言善道,擅長辭令的口才。《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三國演義》第四七回:「某憑三寸舌,為丞相說之,使皆來降。」也作「三寸不爛之舌」、「三寸之舌」。
九鼎一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言九鼎」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平原君1>已定從2>而歸,歸至於趙3>,曰:「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4>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5>,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6>。毛先生以三寸之舌7>,彊8>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注解〕 (1) 平原君:?∼西元前351,名勝,戰國趙武靈王之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2) 從:通「縱」,指合縱,是戰國時蘇秦倡導聯合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政策。 (3) 趙:戰國時七雄之一,與韓、魏分晉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