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山芙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可用於消炎、解毒、清肺、涼血和解熱,還可以為牛隻治病。 此外,它的樹皮富含纖維,可充當繩索原料,野外住宿或求生時可多加利用。<註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山芙蓉英文關鍵字:Confederate-rose changing rose 參考書目註1:台灣野花365天秋冬篇118頁,張碧員及張蕙芬著,大樹文化1997年8月出版。註2:台灣高山野花圖鑑83頁,林文智著,淑馨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註3:台灣的常見野花新增篇66頁,鄭元春著,渡假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餐風沐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野外生活或行旅的艱苦。明.許三階《節俠記》第四齣:「誰知道恁慣雌黃,慣使著猖狂,卻不念餐風沐雨先皇創業多辛苦,到做了個棄正趨邪沒主張。」明.張景《飛丸記》第二九齣:「餐風沐雨,枕寒戈邊疆御戎。」也作「露宿風餐」。
風餐雨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中進食,雨地住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辛。《醒世姻緣傳》第五回:「風餐雨宿,走了二十八個日頭,正月十四日進了順城門,在河漕邊一個小庵內住了,安頓了行李。」
捕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水中捕捉打撈。[例]到野外溪流戲水,不要任意捕撈魚蝦,以免破壞生態。
沈石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沈石溪(1952年10月-),原名沈一鳴,生於上海。現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職稱文學創作2級,任中國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雲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專業作家。1969年初中畢業赴西雙版納插隊落戶插隊,插隊期間學會捉魚、蓋房、犁田、栽秧,積累了豐富的野外生活經驗。他作過水電站民工、山村男教師,在雲南邊疆生活了18年。1975年應徵入伍,擔任過宣傳股長。1984年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92年調任成都軍區創作室。80年代開始從事文學創作,他的第一篇動物小說是《象群出沒的山谷》,發表於1980年的《兒童文學》雜誌。現在他已經出...
飛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燈蛾具趨光性,喜飛至燈下,故俗稱為「飛蛾」。[例]在野外若是夜晚點上一盞燈,就會引來許多的飛蛾。
問柳評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尋花問柳」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杜甫〈嚴中丞枉駕見過〉詩(據《全唐詩.卷二二七.杜甫》引)元戎1>小隊出郊坰2>,問柳尋花到野亭3>。川合東西瞻使節,地分南北任流萍。扁舟不獨如張翰,白帽還應似管寧。寂寞江天雲霧裡,何人道有少微星。 〔注解〕 (1) 元戎:兵車。 (2) 郊坰:野外。坰,音ㄐㄩㄥ 。 (3) 野亭:野外的涼亭。
荒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荒涼的郊野。[例]荒郊野外
北京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骨山(屬太行山的一部分,當地老百姓稱其為「龍骨山」)一帶發現兩顆牙齒。西元一九二七年,中外科學家共組野外發覺隊巡訪,歷經兩年的努力,時至西元一九二九年,共獲一千多箱化石。西元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日,中國學者斐文在開挖地點北部的一洞穴之中發現ㄧ具被硬土掩埋半截的頭蓋骨,而其時間約在距今六十萬年前。(註1) 北京人針對所挖掘出的北京人,學者推論北京人實際上已經是「人」而非「猿」,屬於晚期的直立人,然相對於現代人,北京人的頭蓋骨顯得較為原始,腦容量較現代人小,具有高頭骨、厚頭壁骨,而其嘴部吻部前伸、無下頷、牙齒較大。以頭部特徵看...
求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謀求生路。[例]他接受過野外求生的訓練,因此在這次山難中倖免於難。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